8月29日,陕西北方动力公司四楼会议室里不时响起的掌声和学生、家长发自肺腑的感谢之情,让每一个在场的领导和职工都深深体会到“爱心助学”工程带给大家的感动和关爱。
该公司职工医院职工韦海俊的儿子韦平接到西安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给本来只能依靠他每月800多元艰难度日的家庭带来喜悦的同时也笼上了一层愁云。正当他们一家人为学费发愁的时候,公司工会告诉他们已经将儿子列入了省总工会发起的“爱心助学”活动中,定期会给予一定的资助。韦平无疑是幸运的,而自“爱心助学”工程开展四年以来,类似韦平这样接受帮助的困难职工子女在我省已经达到了44857名,仅省总工会系统就筹集到社会各界的助学资金达2751万元。
五年形成多层次帮扶体系
2002年秋季,在省委常委、省教工委书记、省总工会主席郭永平的倡导下,省总工会下发了紧急通知,提出了“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的孩子失学”的庄严承诺,由此也拉开了全省“爱心助学”工程的序幕。
2003年省总工会与省教育厅、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对困难职工家庭新生入学救助行动的通知》,全力帮助困难职工子女顺利完成学业。2004年省总工会加大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救助力度,与省教育厅、省民政厅和多家新闻媒体共同开展了帮助城镇特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的“爱心助学”活动。2005年省总工会与省劳模协会共同发出倡议,在全省开展了“陕西劳模爱心助学”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发挥榜样作用。
到今年,这项工程在我省开展已有5个年头了,“爱心助学”活动不仅成为对困难职工帮扶的长效机制,成为了各级工会一项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而且已经建立了省、市、产业(区县)、企业四级“爱心助学”帮扶网络,从而保证“爱心助学”活动的实效性和长期性。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