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价格在经历了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的持续上涨后,忽然在今年的用肥旺季调头向下,这一变化令许多企业措手不及,而有关《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将于年底出台的消息,更让众多化肥企业感到不安。那么,广大化肥企业目前的困惑和想法是什么?化肥市场今后的走势如何?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和适应即将全面放开的化肥市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和调查,并通过与有关专家的交流与沟通,以期得到诠释。
化肥企业今年的日子不好过
原料价格上涨,电价上调,运价上涨,产品价格下跌,是化肥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这是笔者近日采访时,感受最深,也是企业老总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渭化集团是陕西省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据该公司物资采供部工作人员反映,与去年相比,渭化集团所用的原料煤价格上涨了25%,燃料煤价格也有一定的涨幅,按公司日耗1500吨原料煤、900吨燃料煤计算,今年上半年,仅煤炭一项,公司就多支出采购费1800多万元。
一直被人们看好的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化肥企业,日子也照样过得不舒心。
2005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决定上调天然气价格,其中化肥用气价格平均上调0.1元/立方米,随后,几家化肥类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其中,国内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股份公司称将因气价上调年减利7000万元;赤天化称将减利5000万元……而且上述企业均表示,从4月10日起上调的化肥铁路运价,至少使企业增加运输成本500多万元。
《方案》对企业影响很大
有关年底出台《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的消息更让化肥企业感到不安。按照媒体的披露,将要实施的《方案》主要内容,一是分三次取消化肥生产优惠电价;二是取消化肥优惠铁路运价;三是在能源价格改革时,取消对化肥生产用天然气的优惠价格;四是取消对化肥的出厂限价;五是继续实行限制化肥出口的税收政策;六是仍对尿素生产免征增值税。
先看看取消化肥生产优惠电价的影响。目前中小化肥企业所用电价为0.36元/千瓦时,较一般工业用电低0.15元/千瓦时,按中小化肥企业吨氨耗电1700千瓦时计算,一旦取消优惠电价,吨氨电力成本将增加255元。再看看取消化肥优惠铁路运价对企业的影响。以渭化集团为例,每年销往华东、华南、华北、东北的尿素累计达40万吨,按平均运距1800元算,取消优惠铁路运价后,将使该公司净增运输成本3300多万元。而取消化肥生产用天然气优惠价格政策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影响更大。如兴化集团吨氨原料成本也将增加300元。而像泸天化那样的大型企业集团,每年的原料成本将增加1.5亿元以上,吨尿素成本至少增加100元,正好抵消了“免征尿素生产增值税”给企业带来的实惠。
国内化肥供大于求成定局
国内化肥市场自2002年复苏以来,在新上项目和老装置扩能改造双双推动下,化肥产量连续数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03年,全国化肥产量3924.6万吨(折纯,下同),较2002年增长10.8%;2004年,全国化肥产量4365万吨,较2003年增长11.22%;2005年,全国化肥产量4888万吨,又较2004年增长10.7%。而最新的统计显示,今年1~6月,全国化肥产量265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5%,预计全年化肥产量将超过5200万吨,较去年增长10%左右。需求方面,2000年~2004年,国内农业化肥用量年均增长6.6%,较产量增幅低近4个百分点,而从2004年、2005年与2006年1~7月全国化肥用量同期比较来看,全国化肥需求增幅明显回落,预计这种趋势将会延续并将加剧,化肥供大于求格局将会形成。
哪些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当化肥市场全面放开,《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国内化肥市场因供大于求而出现激烈竞争,行业重新洗牌时,那类化肥企业更有优势?哪些化肥企业会被“洗”掉?
一旦化肥行业重新洗牌,首先出局的必然是那些工艺落后、能耗高、成本高的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的部分中小氮肥企业,尤其是年产合成氨不足4万吨的小氮肥企业。这一点,既符合国家“淘汰落后工艺和高耗能企业”的产业政策,也与1998年~2001年时的化肥行业调整结果相吻合,当时,由于化肥市场持续低迷,70%的中小化肥企业出现亏损,300多家年产合成氨不足1万吨的小氮肥企业被迫关闭。
中小化肥企业的应对之策
改变原料路线是中小化肥企业摆脱困境的首选。2002年,黑龙江浩良河化肥厂因不堪油价上涨、尿素产品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毅然采用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对其气化炉实施“油改煤”并获得成功,现在,这家年产1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的中型化肥企业,其效益和利税令一些大型企业都感眼热。陕西城化化肥股份公司在采用了国内自主开发的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后,一下就使其吨氨成本下降了173元。
但改变原料路线投资巨大,绝非每个中小企业想搞就能搞的。据西北化工研究院的张工介绍,即便采用投资最省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原料浆气化技术,所需资金也达成千上亿元,这足以使捉襟见肘的小化肥企业望而却步。因此,小化肥企业摆脱困境的第二种方式是尽快上马热电联产装置,以降低企业电力成本。
最后,对于连热电联产也无力上马的中小化肥企业,生产和销售BB肥或配方肥,将是企业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小氮肥企业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通过加强与农业三站的合作,用较小的投资,生产平衡施肥所需的BB肥或配方肥,成立专业化的农化肥服务队伍,在为农民生产BB肥或配方肥的同时,搞好农化服务工作,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待时机成熟,再通过与大企业联合或被大企业重组,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 (陈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