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国家级贫困县,5万多人口,县城就像一个马蹄型,四面环山。这里受重庆高温的影响,又湿又热的天气令人十分不适。但在采访该县总工会时的感受是:他们拓展基层工作的热情比现在的气温还高,受得苦,比热带来的苦还要多。苦中的乐趣,只有经过的人才有感受。
跑断腿出效果
余老二湾私营煤矿,离县城30多公里。为了组建工会,县工会的四名工作人员,先后去了五次。第一次去,对方认为在找麻烦,回避不见。去的次数多了,对方不好意思了,只好硬着头皮听工会的人宣传组建工会组织对企业的好处。老板甘子林听后茅塞顿开,深受感动。最后主动来到县工会,商谈组建工会组织。自从工会建起后,余老二湾煤矿发生了变化,工会开展劳动竞赛,职工人心稳定,企业效益倍增。老板甘子林逢人就夸组建工会的好处,还主动为职工建起小食堂、小浴室、小活动室。
受委屈后的感谢
“为了组建工会组织,我们都受过委屈。”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这句话。县工会的人每到一个地方,一说“成立工会组织”,对方不是说“领导不在”,便说一些风言风语的话刺激你。
发展组织是这样,访寒问苦也是这样。一次,副主席吴静和朱琴,到下岗困难职工张厚清家了解情况。对方根本不理,连坐都不让。还用很生硬的语气说:你们来能干啥。吴静耐心向对方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工会开展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性。随后又为其联系帮扶对子县委书记王琳,王书记上门慰问,送去钱物,还为其联系10吨水泥和其它建材物资,为其建起新房。吴静说:昨天,张师傅还来到办公室表示感谢呢!
吃够苦甜在心
镇坪山大沟深,气候多变,人烟稀少。华坪乡离县城50公里。县工会主席罗云忠借辆旧吉普车,带上工会的几个人去发展组织。车离乡镇还有5公里,深陷泥潭,几人连拉带推,浑身是泥浆,可车就是不出泥潭。当时是寒冬腊月,寒气袭人,周围没村没店,只好弃车往乡政府走,半路上遇到一拖拉机,又费了九牛的力,才将吉普车拖出。等将车开到乡政府,天快黑了,人家早下班回家了。他们只好又开车回到县城,此时已是漆黑一团,只好第二天再去。有几次,他们从乡上回来晚没车,就坐在拉煤车的上面。回到县上,个个都是煤黑子,此时,相互看看,留下的是阵阵欢快地笑声。
说起苦,每人都有许多的故事:以前收经费要靠自己,有时为几十元的经费要跑几十公里的路。车头店村离县城30多公里,是石子路。50多岁的陈忠平骑自行车,还带着另一人去。上坡,人推车走,过沟趟河,车“骑”着人。一个来回,近六十公里。陈忠平说:回到家,趴在床上,都不想动。这就是基层工会工作人员一天真实的写照。
四个人的县工会,是我省人数最少的。问到受到的苦、委屈和付出的劳动是否值得?回答是:再苦也没啥,再苦也要把工会的事情做好!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