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有限“低保”资源更应普度众生

2023年10月05日

9月19日,我省一媒体披露,宝鸡市取消了6000名不符合低保条件人员的低保资格,全年节省资金430多万元。不少读者不禁要问,其他地市是否还存在“骗保”行为?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基层:收入难以掌握

“有两类人群的收入状况不好调查。”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办负责办理低保的工作人员周虹说,不好核实的人群首推打工者。因为不少下岗失业人员靠打散工生活,工资情况无从调查。前不久,他们街办在调查一位申请低保的市民家庭情况时,邻居反映其曾经炒股,家里很有钱,但该市民出具了相关单据证明破产,他们最后不得已给其办理了低保。另一类人群为下岗职工。这类人群中有些人在已离岗却还没有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享受着低保,而正式退休后瞒报情况,既领着养老保险金又享受着低保。

主管:领低保是穷人

省民政厅低保处岳文理处长说,目前,我省有80万低保户,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实比较困难。他们没有权利要求银行帮助核实低保对象收入,只能派人到申请“低保”人员的家庭走访,靠直观判断对方收入情况。这一政策缺陷致使一些人的真实收入不好核实,甚至无法核实。企业出具虚假证明,也成了骗保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困难企业给职工出具假证明,将单位给职工发放的生活费水平“写”低,“协助”职工从国家骗取低保。

“拿低保的毕竟还是穷人!”岳处长话锋一转说,从全省范围看,每个人最后拿到的低保就五六十元钱。他解释说,低保是按家庭平均收入计算的,比如西安一个三口之家,丈夫单位每月给400元生活费,妻子下岗,儿子上学。按西安市的低保标准,给他们补贴200元钱。每个人平均也就60多元钱。

规范:加强监督管理

“坐着小车领低保。”如何杜绝这一不正常现象,将有限的“低保资源”用在刀刃上?业内人士指出,应从严格操作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入手。首先,必须按照由户主向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申请,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县(市、区)民政局审批,街道办事处或委托银行发放保障金的操作程序,纠正用定期定量救济的办法搞低保工作。其次,应按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对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每个季度对全省各地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一次重新核定,及时调整参保对象,真正实现“应保尽保”。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徐小姣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辽宁确保农民工劳动安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9/2006092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9/25/23923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