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大学生回炉”的反思

2023年10月05日

·北青·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前不久,27岁的汪洋从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毕业3年后,又回到校园里读书。不过他不是读研,而是花两年时间读中专,想学习一门技术。他成为了贵州首位本科毕业后又回头读中专的人。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教育界的官员和专家也就此发表了看法:大学生“回炉再造”是很正常的事,全世界都有。这不能说大学教育就是失败的,大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将是个趋势,是终身教育的体现。技工紧缺、大学生“富余”,说到底是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的衔接发生了错位。这种错位,与几年前高校的扩招和合并大有关系。在原有的教育结构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遥相对峙,互为补充,技工和大学生各有出处,都不会断档。但在扩招时代来临后,一些大学需要中专的校舍和设备接纳更多的学生,一些中专需要大学的招牌和生源求得生存,很多中专、专科大学都并入了综合性名牌大学,这些中专和专科都停止招生,学费也水涨船高。普通教育这条“腿”变得臃肿,生产出大批质量一般的大学生,而职业教育这条“腿”明显萎缩,合格的技工人才日渐稀缺。

用工市场的供需失衡使得大学生回炉读中专,这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做选择,看起来似乎再正常不过。可是仔细想一下,让个人为失调的教育结构付出代价,总是社会的一种尴尬。大学生就业难,足以证明我们的教育事业已经走了弯路。如果以终身教育为挡箭牌,扔下一句“回炉再造很正常”,就把一切都交给市场来选择,显然太消极了。有关方面应该对用工市场做一些前瞻性研究,调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宏观布局。此外,还要及时发布用工市场的动态信息,以便于各个层次的学校能够及时调整课程,也有利于学生们耳聪目明地作出选择,从而实现资源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上篇:源头参与企业改制
下篇:何时成为职工“养命钱”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9/2006092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9/26/2392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