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业成
怎么看一个人?看一个官是德、能、勤、绩,看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有能有绩有德,这个人就可以了。不论你的价值取向怎么变,这是看人的“宗”。
看一个人也会有偏重,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衡量标准也就不同。中国文化是多元化的,以儒家衡量一个人的标准,那自然是德,德是衡量一个人的惟一标准吗,当然不是,德的后面还有能和绩,这样就比较全面了。道家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清静无为,它是按自然法则来衡量一个人的,哪怕一个残疾人,道家也不会歧视他,这个人也可以顺其自然大摇大摆地活着。道家衡量一个人是人的本真。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念影响是比较大的,至今还有人把官位的钱财说成“身外之物”,认识到一个人自身生命的价值。
人类有爱美的天性,相貌曾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一笑倾城,再笑倾国,把一个人的相貌看得很高。对男人的衡量标准,实际上也很重本真,古人尤其重相貌。一个人到了婚娶年龄,衡量标准大半要集中到相貌上。这个衡量人的标准没有错,就是从人的本身来衡量一个人,不是从人的身外之物来衡量一个人。衡量一个人到底哪是标准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需求和取舍。从男女相悦的自然法则来看,那自然是长相;从工作的角度看,那就是能力;从做人的角度讲,那就是德,从用人的角度来衡量,那就是才;从上级的角度看,那就是忠。美德,才能,忠诚,这本是人的立足之本。这样看人,衡量一个人,取舍一个人,不会错。
看一个人取其品德,品德不是孤立的,一个庸碌之辈,怎么也不能说他德高望众,积极正当的进取之心是重要的德。那些科学家们的人生,除了才就要用德来衡量。德的概念不能被注释儒家经典的人困死,不能局限在小节,积极的进取,正义的人生,才是大德。有德必有为,平庸算不得大德。德也可以体现在一个人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的贡献和价值上,像居里夫人,哪怕丈夫之外还有一个情人,人们依然要承认她对人类的贡献之德;像文天祥,哪怕歌伎满前,依然德高无上。德重在一个人的大节。
看一个人,衡量一个人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即使进化到今天,现代社会可以说还是一个男权社会,以男人的财富和身价衡量一切。看一个人简化到两条:权和钱。不信儒不信道,只信权和钱。一个人完全物质化了,成了商品经济时代权和钱的代码。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