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国资委和财政部在国资经营预算的编制问题上尚在协商之时,最新消息显示,将由发改委牵头编制国资经营预算。
9月28日在西安举行的2006城市国资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一位高层研究人员透露:“制定国资经营预算《条例》或《暂行办法》的工作,目前由国家发改委来牵头做了。”
获悉,由发改委主导国资经营预算的编制,也是基于外资并购国企的产业安全角度,做出的指示。
此番发改委进入,使得高达6000多亿并且仍在不断高速增长的央企经营利润的流向,显得更为九转回肠。
国资企业利润是一块不断滋长的大蛋糕——2005年度,光中央国资委监管的167家央企利润就有6276亿元之巨。而这笔钱自从1994年开始就没有上缴过,一直留存在企业里。
如此巨款的归属问题,自然各方都在关注。
按国资委观点,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国资委有多大的作为,手里面有多少东西,结构调整怎么调,出资人究竟怎么行使权利。
也有观点认为,国资收益应该为公共所有,不应该由国资委单独管理,至少应该填充全民社保等账户。不久前财政部拿出了草案征求各部委意见。据财政部承担此项工作的企业司官员介绍,“意见”明确了要上缴收益及分红的国企,不仅包括国资委监管央企和地方国企,还包括中央汇金公司作为主要出资人的国有金融企业,以及各部委下属的国企。
上缴利润和分红按政府非税收入纳入统一管理,由国库统收统支。至于国企收益如何征收、征收比例等细节问题,还有待财政部和国资委制定更具体的实施细则。
(秦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