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平均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今年末,综合收入将超过12亿元。近10年,该院有9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23项,成果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
院长奚正平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初步探索出一条用科技吸纳资本,用机制吸引人才,用诚信拓展市场的路子,已成为国家科研院所改革改制的典范,步入了科技服务经济、经济促进科技的良性循环轨道。
雄而厚的发展基础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国家级重点科研院,经过40年的发展,已建起10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取得一批在国际有相当影响的材料研究成果,如超导材料、钛合金、原子能材料、难熔金属材料等;创造了多项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水平创新性成果,获得1000多项科研成果奖和144项专有和专利技术,其中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优秀期刊奖2项,部省级以上成果奖350多项,开发试制新产品8500多种。
人才培养独具特色,具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现有在职职工1500多人里,科技人员9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工程师以上资格5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和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近200人,还有一批赴国外进修或客座研究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此外,研究院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技交流和商业合作关系。2003年该院与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合作创办了我国材料领域第一个中法国际联合实验室——超导体与磁性材料应用实验室。法国总统希拉克2004年访华时在上海称,中法超导材料的合作研究已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中法联合新闻公报》中认为,超导材料科技合作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高而远的定位规划
1999年,研究院在转制之初,该院就明确提出了建立集科研、中试和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科技集团的战略构想,提出并大力实施了“科技兴院、人才兴院、兴院富民”的发展战略。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