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在教育子女上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大致可以分成4类:威慑型、发展型、溺爱型和民主型。“威慑型”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奉行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在家里拥有绝对权威,说一不二。在传统型家庭里往往盛产这类的家长。
“发展型”的家长往往以“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的方式规划子女的发展,为子女制定较为详细的长远发展计划,让其学习各种知识,培养多种特长。这类家长一般自己的事业有成,希望用自己的成功人生经历给子女的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溺爱型”的父母则一切惟子女是从,甚至没有原则地对子女的要求一味妥协。现在不少爷爷奶奶辈的家长,由于“隔代亲”,对孙子孙女辈“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最容易发展成此类家长。
“民主型”家长以“协商”的方式处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争端,共同商议决定与子女有关的事项。
调查发现,在城市居民中,“民主型”家长所占比例最高,将近四成,为38.5%。“威慑型”和“溺爱型”比例相当,分别为20.3%和24.8%。“发展型”的家长相对比例最少,为16.3%。
家庭收入也是影响子女教育方式的重要因素。高收入家庭中有46.4%的家庭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有26.4%的家庭采取“发展型”教育方式,两者所占比例共达到了72.8%,且两者分别比低收入家庭高出12.3%和9.9%。
而低收入家庭中,有26.1%的家庭实行“溺爱型”的教育方式,比高收入家庭高出9.3%;有23.3%的家庭实行“威慑型”教育方式,比高收入家庭高出12.9%。低收入家庭中更有可能存在“溺爱”和“暴力”的两种极端现象值得引起社会关注。 (李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