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甘泉县下寺湾镇百辆报废黑车竟明目张胆组建个人联营车队,导致事故频发,而相关部门却麻木不仁相互推诿,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一些群众纷纷质问,谁是黑车保护伞?
近日,笔者在下寺湾镇纸坊村停车场发现四辆装着罐体的大卡车没有牌照,在该镇的其他几个停车场,笔者找到同样没有牌照的车辆有三十多辆,笔者发现900余米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这样的车辆,知情群众告知这些车辆都是给该县钻采公司倒水的车辆,因为大部分是报废车改装的,所以当地群众称之为黑车。这些黑车组建了数个联营车队专门为钻采公司打井时倒水。
三无车辆不允许上路,但这些黑车却有恃无恐,因为这些车都有来头。据该县钻采公司劳动服务中心马经理介绍,公司最多时打井120多口,每口井需要倒水车三辆左右,需要倒水车400辆左右,但公司以前只挂靠了22辆倒水车,加上报废、淘汰,现在基本没有倒水车。公司与社会的倒水车没有关系。
据当地群众反映,6月15日至今这些报废车就造成三起重大交通事故。6月15日在该镇纸坊村,一报废车曾经把两人撞成重伤。7月27日,也在该肇事处,骑摩托的陈春林被开着报废车的马某当场撞死。夺走陈春林性命的肇事司机是当地某交警队一负责人的小舅子,而纸坊村黑车队长是该县某局长的亲戚。
黑车夺命,相关部门是怎样管理的呢?该县交通局相关部门称,应由交警队负责,交警队一领导则称,交通事故是正常现象。他还说管理黑车也并非交警队一家的事,应找其他相关部门全面了解。
该县交警队张姓教导员称,黑车由来已久,钻采公司是县财政的支柱企业,整治黑车会影响当地经济。黑车数量到底有多少,至今不清楚。今年政府就下狠心淘汰了6辆黑车。然照此计算,淘汰全部黑车则需几十年时间。 (宏涛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