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贾家祠堂
党家村精美的砖雕,名为力士柱础石
党家村泌阳堡储水的涝池,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无论是党家村的村长贾剑云还是整个党家村的村民,现在几乎都面临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抉择,处于十字路口上的他们似乎又觉得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有些迷茫。
按照贾剑云目前价值三亿元的旅游发展梦想来看,面临着村民搬迁、资金投入种种的困惑,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党家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尝试着、缓行着!
被誉为“民居瑰宝”的党家村“走马门楼四合院,青砖碧瓦映盛天,匾联灼光书香第,耕读传家文阁园……”从塬上望去一座座青灰色的砖瓦房在深秋灰暗阴霾的天空中显得更为肃穆和凝重。
党家村位于韩城,距今已有六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元至顺二年(1331年),党恕轩以种田谋生,定居于此。明永乐年间,其孙党真中举,拟定了村落建设规划。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创立“合兴发”商号,在河南驻马店地区经商,生意兴隆,货船直抵汉口、佛山。据家史载,村中当时“日进镖银千两”,富冠韩塬。明弘治八年党家的外甥贾璋迁居党家村,两姓联合,财力更盛,四合院建筑在明末清初进入全盛期。党家村的民居建筑群体大,风格独特,舟形的村庄,半岛的城堡,暗道相通,村寨合一。这里所有建筑都是青一色的兰砖灰瓦,框架式砖木结构,在建筑艺术上容纳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三大特点,砖、石、木三雕俱全,造型多样,题材丰富。
处在两难中的党家村
尽管这里的民居建筑风格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党家村也早在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其整体建筑的建筑规模比起邻省的平遥古城却相差甚远,记者在这里也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游人,一些建筑因为没有得到保护而损毁严重。据悉,整个十一黄金周期间,这里的游客接待量也不过8000多人,而每张门票的价格只为30元。
如此看来将党家村说成是旅游景点实在有些牵强附会,但如果将它作为陕西农村普通一个小村庄似乎又少了村子应有的人气,更将它的文化历史价值完全泯灭,但如果将它作为文物不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完全由国家出资保护下来,好像也不大可能。
记者在村子里看到,大多的村民现在还生活在村子里,虽然一些村民在自家的院子里卖一些旅游纪念品,或是将自家的院子改为“农家乐”式的宾馆,但他们平日的生活还仍在这些“价值连城”的古房子中进行。甚至在村子里还有一些与整体建筑风格极为不符的现代建筑,据说是在村子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建的,但现在让他们拆除也不合实际,于是只好无奈地让这些富有着二十一世纪风格的建筑与数百年历史的古代民居“同居”在一起。而这个村子里120多名孩子仍在建于1725年的“文星阁”里上小学。
搬迁居民是道槛
去年在村民选举中,今年只有36岁的贾剑云以60%的通过率担任党家村的村长。在担任村长以前他干了整整13年的运输。虽然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但他却凭着自己多年在商场摸爬滚打的经验,构思出一套自己发展党家村的理念——“要使党家村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最终以村民股份制的形式形成大的旅游公司,配套的旅游软硬件设施都要跟上。要能吸引到游客,也能留得住游客。”
党家村就是按着如此思路来发展旅游业,似乎也有着众多的困难摆在面前。
要发展旅游业就必须舍弃这些民居的居住功能,那势必要让祖辈居住在这里的农民从自家的房子里搬迁出来。贾剑云告诉记者:“但现在要将居民从里面全部搬迁出来却不大可能。
这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一部分村民虽然也承认党家村必须发展旅游,但他们却很茫然,他们不能确定将房子交给村上统一管理,或是成立后的旅游公司又将如何发展。村民关心的是交出房子后最终、最快能带给他们的是什么?他们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或者是一份承诺。但现在这些都是未知数,也没有人能给这些村民承诺一定就会给他们带来利益,所以大家也只好静观其变了。据悉,党家村现在村民的人均收入只有30%来自旅游,剩下的部分来自于村民日常外出打工和耕地。与周边其他村相比虽然拥有着如此宝贵的资源,每年的人均收入却不相上下。
资金也是大问题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的问题。村民搬出来后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谁来为村民建新房、建学校,谁来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对于党家村整体的旅游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建成你所想象的或者说你勾画的党家村需要多少的资金?”记者问贾剑云。
“三个亿,最起码三个亿。”他回答到。这么一大笔资金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包括贷款、集资、找投资商等等。据说以前也有几家国内的投资商有意来投资,却没有一家谈成。问其里面的主要原因时贾剑云说:“我们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真正想来发展党家村旅游的企业来投资,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分散分批来投入的企业,那样会给整个旅游发展带来不良后果。最起码他们要保证村民的安置,才能和我们谈。”但就目前党家村的现状来看一下子能吸引到如此巨额的投资似乎也不那么简单。
据悉,目前党家村已经开始试着以每年1380元的价格对5家居民的房子以一次性租赁10年的形式进行管理。租赁的前提是村民的私人财物必须从房产中搬迁出去,规划、经营全部交给村委会统一管理。贾剑云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仅能使党家村的旅游景点更加充实,能让游客在这里参观的时候有更多的参与性,也能够在这里逗留。对于村民,这样做也能让他们的产业得到实质性的保护。面对这样的做法,大部分村民还是表示赞同,也认为党家村以后的发展必然要走集体化统一化的管理,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给私人谋福利。
据悉,9月30日世界遗产组织的专家最后一次来这里考察,从而决定党家村能否最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今年,党家村也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的试点。
不管怎么样,虽然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我们看到党家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缓步慢行的前进着。“说句实话,一开始心里不想去干这个村官,但干到现在,我希望3年以后能给村民一个答卷。”在采访结束时贾剑云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