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团聚的晶莹

——金钼集团JDC技术中心二钼酸铵科研攻关纪实

2023年10月07日

就是在这座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JDC)技术中心的现代化写字楼里,TZM合金研究突破了对氧含量控制的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产品达到ASTM标准要求;

这里的钼酸铵回收率攻关达标项目,使回收率从91.2%提高并稳定到95.2%;这里稀土钼系列产品研制采用特殊的掺杂技术,使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品率提高了15%;而让这里真正成为引领着中国钼业科技发展方向的,则是ADM关键技术难题得以攻克并取得国家专利。

2003年4月,世界著名的难熔金属加工公司—奥地利PLANSEE接受了金堆城钼业公司渭南钼化学事业部提供的高纯三氧化钼样品;5月,在对随后供应的2批产品一个月的使用过程中对质量问题未提出任何疑异;6月,又一批产品通过该公司质量检验。JDC的产品真正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JDC终于抓住了这几经努力的市场;实现了几届公司领导的承诺和愿望。JDC进出口公司的员工在高兴,钼化学事业部的员工在激动,技术中心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在兴奋的同时成功与喜悦的泪水充满了一双双眼睛。为非团聚二钼酸铵那片令人梦想已久而再也不会退去的晶莹,为那由团结的力量、智慧的闪光、劳作的汗水甚至酸涩的泪珠所凝结成的晶莹。

远方的微笑

有机会向PLANSEE公司提供高纯三氧化钼了!这无论从经济、还是技术角度都是对该公司非常有利的机遇,既打开了一个市场,又可通过提供原料进行技术交流,提高钼深加工产品的质量水平,也是几任公司领导多次走访不断努力的结果。

回忆过去,契机虽然在向我们微笑,但离我们却那么遥远;技术中心、钼化学事业部、华钼做了大量的焙解试验,但三氧化钼的粒度和松装比重很难达到PLANSEE标准要求;在技术中心总工赵宝华的带领下,在炎热的夏天焙解炉旁50℃以上高温条件下试验几十轮,经过反复对比国内外样品、调整焙解条件、查找相关原因,终于确定问题在于原料——团聚态的二钼酸铵,虽然颗粒团尺寸很大,但焙解过程中散开,致使三氧化钼尺寸减小,松装比重也无法提高。在公司总工马保平指示下,技术中心主任杨刘晓亲自主持并参与,从2002年第二季度开始二钼酸铵晶型改善的研究攻关开始在技术中心悄然展开。

耕耘的时期

收获的季节是喜悦的,但耕耘的过程却都充满了艰辛。难忘那试验探索的一时一刻。

唐利侠、唐军利两位工程师开始着手二钼酸铵晶型改善的小试工作,通过上百次的试验积累了大量有关料液、结晶过程的基础数据。

为了加速项目的进展速度,中心又与多所高校老师交流合作,向国外技术人员请教。

在进出口公司等的协助下得到了国外非团聚的二钼酸铵样品,形状规则,光洁透亮。印记在技术人员脑海中的那片晶莹,你到底在哪里?

中心召集所有化工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并根据前期试验情况及对外交流情况开始全面攻关。罗建海工程师提出了回流的思想、张相一高工说连续式结晶方法可不可以试一下?……各种思路相继都打开了。

王仙琴、罗建海、郭军刚三位工程师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又相互配合,从理论知识、现象观察、装置配备等方面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经过几次的试验,团聚体内单个晶体的数目减少了,尺寸增加了,大家为这一点的进步而雀跃。

讨论交流了一次又一次,王仙琴等工程师主动请战:“主任,再给我们一个月时间,我们有信心干出来。”……

3月4日在渭南钼化学事业部开始了工业应用推广,钼化学事业部从上到下全力以赴,大家都在为试验捏着把汗,毕竟和长安的设备有区别呀!下午一片片晶莹出现了,看着过滤槽里那闪闪发光的二钼酸铵晶体,泪水几乎要涌出来,这是成功的喜悦,是智慧的闪光与辛勤的汗水的结晶。

花开的日子

花开的日子很美丽,但不能认为一定会得到丰硕的果实,不能因为欣赏美丽而停留继续耕耘的脚步。

在生产企业,试验的成功只是在开花的阶段,不能进行工业化稳定生产就只能是昙花一现,企业需要的是成熟的果实。技术中心的领导作风诠释了这样的道理。

2002年11月,在小试成功后,在西安华钼的支持下中心立即在华钼一分厂进行了工业化试验,在没有计量仪表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亲自在现场进行操作,有时一直到晚上九点钟以后只能互换而不离岗位。在这两轮试验中,二钼酸铵产品的各项指标从检测结果看,晶形规则,晶莹纯净,松装比重可达1.37g/cm3,d(0.5)也可达360微米,平均费氏粒度30微米以上,应该达到了PLANSEE要求三氧化钼的原料要求。但中心从领导到技术人员,不骄不躁,依然稳扎稳打:立即将工业化产品分别在华钼和渭南进行焙解试验,确保达到指标要求;及时召开总结讨论会,安排在西安华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渭南钼化学事业部的工业化推广——技术方面不松懈,继续工艺方案与车间设备的有机结合和细化;宣传方面保持低调,以进一步巩固成果并做好新工艺的保密工作;讲究科学,将原来不正确的“单晶二钼酸铵”名称改为“非团聚二钼酸铵”。

一切为了企业的实际效益,重在务实,为了二钼酸铵长久的晶莹,决不把一个半生不熟的果实当作成果。

收获的季节

不懈的努力,稳实的作风,必将迎来的是收获的季节。

2003年3月,在渭南钼化学事业部,经过技术中心及生产一区技术人员的共同合作,稳定地生产出了松装比重1.2—1.3g/cm3、d(0.5)为300微米以上,平均费氏粒度31—38微米的非团聚二钼酸铵,所焙解的高纯三氧化钼符合PLANSEE标准要求,到试验结束时已经有10吨之多,保证了向PLANSEE的及时供货。试验结束后,经过反复讨论基本工艺技术方案交生产区实践执行,并将进一步进行试验使产量质量达到最优化。

在此基础上,为宣传并保护公司技术新成果,技术中心着手非团聚二钼酸铵生产工艺的专利申请工作,现已将专利文件提交有关部门。

不衰的花朵

一切运动源于动力的存在,企业发展同样依赖于整体合力的推动而前进。ADM技术难题的攻克,成了金堆城技术中心产品技术研发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非团聚二钼酸铵那熠熠的晶莹映照中,近年来,JDC技术中心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6项,其他项目100余项,申请的发明专利7项,授权专利3项,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省级鉴定项目一项,在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生产的Φ17mm稀土钼杆,自产业化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使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稀土钼材生产企业。巯基乙酸钠替代氰化钠浮选技术,实现了钼无毒选矿,填补了国内空白。同西安交大联合进行的国家“863”西部新材料课题“高强韧钼合金丝关键技术研发”,为稀土钼合金的生产提供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本报记者 刘公望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1/09/27317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