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构建核心社会背景下的公共政策”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温桂芳坦率地提出:从公共产品提供的价格改革角度来看,目前存在一种偏向,就是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利益集团所左右。
回顾这些年的改革,为什么教育改革使孩子们上学越来越贵,住房改革使百姓越来越买不起房,医疗卫生改革使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水电煤气沿着一个方向不断涨价。这里除了在有些领域应该市场化却没有彻底市场化,不应该市场化却一味追求市场化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垄断利益集团左右价格改革。这些利益集团往往打着改革这个最具说服力的幌子,要挟决策层,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改革是朝着有利于垄断集团本身利益的目标改。比如:在价格问题上,当他们想涨价时,就过分强调自己的企业属性;当他们出现亏损时,又过分强调自己承担的政策性属性,一方面想获得国家补贴,另一方面为涨价寻找借口,再者,掩盖自己的经营问题。多少年来,这些产品、商品越改革价格越高,一提改革百姓就知道又要涨价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利益集团的利益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终牺牲的是百姓利益,是在百姓身上揩油。
温桂芳研究员说的一针见血:现在有一些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一次一讲改革,就以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为理由,向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由于政府在这一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现状是:每一次的价格改革,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就会涨价,价格改革成了提价的代名词。以至于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总体价格水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整个垄断行业尤其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公共产品价格水平却不断上涨,成为现在群众的重大负担。
打破垄断地位是消除利益集团左右价格的出路。必须确定合理、科学的价格制定机制。对公共产品的定价机制,有必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和管理,克服谁想涨价就涨价,谁什么时候想涨就什么时候涨的现象。
(余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