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马厂民宅馆”

煎熬六年间

2023年10月07日

2000年本报曾以“马厂民宅馆”为标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上马厂村建于清代的民宅郭家大院,时隔6年,记者再次来到了郭家大院进行拍照采访。

岁月流失,给这个大宅院赋予了不同的政治烙印——40年前被称为“地主庄园”;30年前被称为“地主罪证馆”;9年前,它成了“民宅馆”。这个昔日恢弘时期曾经占地4亩,共有清代风格的建筑11院100余间的大宅院,在经历了风与火的蹂躏之后,如今已是所剩不多的几个房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悲剧还在上演,自记者前后拍照的6年间,大院又有两处已倒塌,多处正在被雨水一点点地侵蚀着,虽在1999年有关部门拨款14万元对其进行了维修,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在此看护的陈师傅心痛地说:“因维修、规划资金缺乏,大院内的断壁残垣在夏季雨水的冲刷下,房倒屋塌时有发生,每有这事发生时,我总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啊”。

6年……不知道这一反映历史特征和纪录历史风云的清代宅院还能经得起几个6年的煎熬。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文/图

如今,泥塑雕像已在雨水冲刷下毁掉了

如今的门楼

建于文革期间的“地主罪证馆”中的雕像

六年前的门楼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1/2006111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1/13/2732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