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调查显示湖南部分大学生收入平均预期不如农民工。这似乎印证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3月的一项调查结果:2006年,进城务工农民的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
拿农民工来炒作大学生,用两者工资预期来证明大学生贬值也日益成为讨论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模式。这不禁让笔者生出许多不解,同时也一直想对那些热衷于拿农民工与大学生作比较的人士说一声:拜托,别拿农民工来炒作大学生了,农民工的收入预期与大学生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大学生与农民工的不可比性可以从多方面观察。一是我们不否认农民工的月薪预期能达到1100多元,可他们实际拿到的月薪数是多少,我们却没有准确的数字。农民工们都能满足愿望,达到预期吗?
二是1100元月薪是农民工工资预
·李克杰·期的全部,他们没有奢望工资之外再享受各种保险和补贴之类的待遇,更没有设想老板的定期加薪。而大学生则完全不同,他们的月薪预期虽然较低,却往往没有把各种保险补贴计算在内,同时他们享受正常的晋升加薪待遇,所做的工作无论工作环境还是辛苦程度与农民工的工作都不可同日而语。另外,大学生们还有“边干边看”的资本,一晋升立即就能拿到让农民工可望而不可及的薪酬。
笔者认为,简单地拿农民工工资预期与大学生工资预期进行类比,不仅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而且既侮辱了农民工也贬低了大学生,更为严重的是它容易掩盖大学生低薪的真正原因,对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而逆向反思高等教育现状和改革趋势十分不利。笔者始终坚信,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一定能够靠知识改变命运,暂时的低薪不过是刚刚步入社会时的“阵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