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短期培训班 陷阱知多少

2023年10月07日

在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许多市民和外来打工者都有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工作需要积极参加各种适合自身的培训学习活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面对这个培训大市场,各种短期培训班便应运而生,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目光投向这里,于是西安的短期培训班市场便出现了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局面,培训陷阱处处可见,让急于“充电”的人防不胜防。那么短期培训的陷阱到底有多少?

陷阱一:“代办考试报名”等承诺常常落空。在校大学生王某向市消协投诉说,他参加了一个英语三级口译培训班,准备参加口译考试,学费2000余元。“当时培训人员承诺说可以代办考试报名,我就没有自己单独报名。”可临近考试,培训班竟然告诉他没有报上名。气愤之下王某向西安市消协进行了投诉,经过一番调解,培训班最终退还了学费。西安市消协投诉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此类培训机构开“空头发票”的案例很多,他们今年就接到很多这方面的投诉,一些学生听信培训人员的假承诺,参加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培训班,可最终没报上名。因此,西安市消协提醒参加培训的市民和打工者,报名前一定要先详细了解办学方的资质、教学情况,尽量选择办学时间长、声誉好的学校,妥善保存招生广告、发票等各种凭证。对培训机构的承诺,一定要让其做出书面保证。

陷阱二:乱打外教、名师招牌。准备出国的徐女士日前投诉说:“冲着所有课程都是外教教课,我才参加了这个高价培训班。”当她听课以后大失所望,外教换了两三个,但都明显缺乏教师的基本技能,上课成了聊家常,除了简单口语外,她别无所获。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目前很多外语培训机构虽然大打“外教牌”,但其实“外教”只是来西安的外国留学生或旅游者,很多人并没有当教师的经验和资格。此外,对于某些培训机构宣称的“名师亲自授课”的招牌,也只是他们招揽生源的广告宣传用语,市民和打工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千万不要听信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

陷阱三:多班合一随处可见。小李等20名消费者日前联合向消协投诉说,他们在一家计算机培训班学习时,因为初级班报名人数少,他们刚上了一堂课就被合并到了中级班。而在中级班学习中,不但没有教材,常常调换老师,而且该上的课时才学了一半,就让考试结业。最后,当小李等人联名向消协投诉后,培训学校的管理人员竟然逃之夭夭。西安市消协提醒大家,对培训班的课时数、班级人数在报班之前要加以核实,最好询问一下在读的同学安全系数是否够高。

除此以外,短期培训行为还有“打着与名校联合办班的名誉办班、没有培训资格偷着办班”等,望市民和打工者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误入短期培训的陷阱。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没有了
下篇:落实再就业政策不打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1/20/2734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