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至11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专家叶佩兰应市收藏协会的邀请,来温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古陶瓷知识讲座与鉴定活动。从这两天的活动情况来看,陶瓷收藏者人数众多,收藏的热情高涨,藏品丰富。但普通收藏爱好者的藏品中,真品与珍品寥寥。尤其是不少收藏爱好者,是本着从众与博彩的心理入行,在短时间内收藏的物品洋洋大观,但真品与珍品却少得可怜,这一现象应引起收藏界的关注。
有藏品更需有精品
在一天半的鉴定活动中,叶佩兰教授鉴定了100余件藏品。在这些藏品中,专家鉴定出了宋龙泉窑完管罐、明清民窑瓷器、民国瓷器等一些真品及现代的高仿精品。但总的看来,是赝多真少,藏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记者在温州饭店的鉴定现场看到,鉴定有如考试,又如开彩,许多收藏爱好者是兴冲冲而来,在藏品被专家否定之后,又一脸失望而归。一收藏者费了好大的劲,将仿元青花、釉里红大盘等庞然大物搬到现场让专家鉴定。当专家一一指明藏品胎骨的分量与工艺、文饰的画法与发色、釉的质感与光感都不对路时,收藏者心里的懊恼与失望是可想而知的。而这样的场景却一再重复,让人有惨不忍睹之感。一收藏者还自我揶揄说:“给专家定为赝品也好,省得天天抱着它去做梦。”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收藏者中拿出来给专家鉴定的藏品只是冰山的一角。收藏讲究真品与珍品,真品与珍品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玩赏它们,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收藏它们可以保值和增值。不少收藏者的家里藏品满屋,但都是地摊上的“垃圾货”。而这样的收藏者,大多先前没有收藏的经历与基础,在听信“拣漏”的故事和收藏可以发财之后,抱着博彩心理贸然入行,盲人瞎马,胡子眉毛一把抓,难免要成藏市里的“唐吉诃德”。
有眼界还需有眼力
在鉴定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些收藏者收藏的书刊是经常翻,收藏的节目是经常看,收藏的场所是经常逛。因为“见多识广”,眼界自然也高些,在收藏中非宋五大名窑、元青花釉里红、明清官窑瓷器难入法眼。而这些古瓷名品在当时就已十分难得,当今除了馆藏和大藏家收藏外,遗留在市场的可谓凤毛麟角,难得一见。因未见真品,心中没有样板,恍恍惚惚,又按图索骥,自然难免见着光头就是和尚;加上贪多务得,以为藏品多,出真品的几率就高,结果是一大堆“垃圾”中难觅真品。
业内人士认为,搞收藏,锻炼眼力很重要,眼界高还需眼力好做基础。而眼力是收藏者的收藏知识、经验、阅历和悟性的综合体现,它不是凭空而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初涉收藏,最好拜个文博专家或经验丰富的收藏家做老师,勤学勤问勤钻研,等有了一定的眼力之后再到藏市试身手,也为时不晚。
有热情还需有涵养
叶佩兰教授在离温前夕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这两天的讲座与鉴定活动中,温州收藏者高昂的收藏热情、对中国古文化的高度热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搞收藏有热情还需有文史涵养。就目前收藏爱好者的状况而言,加强学习文史知识十分重要。广大收藏爱好者只有多多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调整好自己的收藏心态,不断丰富自己的收藏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收藏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业内人士还认为,就多数收藏者而言,他们的收藏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有利于收藏事业,保护自身利益出发,广大收藏爱好者切忌单枪匹马乱闯和闭门造车,应多学习多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才能少走歪路,早成正果。 (温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