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创新铺就西部煤炭第一路

——陕西煤化工集团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发展纪实

2023年10月07日

经理种建涛

党委书记由育信

沮水秦皇旌幡影,桥山轩辕剑戟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五千年前,轩辕黄帝以好德之功,平炎帝,战蚩尤,开创华夏伟业;两千年前,始皇帝以一条秦直古道,从这里开疆拓壤,安民兴邦,铸就华夏辉煌。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一群英雄的汉子,在这里架起了一条钢铁大道,将大自然赐予的宝藏—乌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江南北,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光和热——这就是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

创业篇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渭北黑腰带上,桥山深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绽放异彩。成群结队的“盗火者”给这片古老沉寂的土地带来了盎然生机,彻夜不眠的牛车,肩挑背扛的人群,踟蹰前行的车队,和着弥天尘土,绘就了一幅灰色的油画。人们望路兴叹…

1998年10月的黄陵,秋寒袭人。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寝脚下的一排窑洞,一群关中汉子挂起了“黄陵矿区铁路筹建处”的牌子,没有办公场地,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吃水都没有保证,但就是这群英雄的汉子,在这种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凭着对中国煤炭事业的执著,凭着对老区人民的执著的爱,在这片茫茫荒原,种下了希望,拉开了建设西部煤炭第一路的序幕。

没有住所,他们就近租住民房;没有经费,他们拿出个人积蓄;没有交通工具,他们用双脚走遍了桥山的沟沟峁峁,勘绘出了黄陵矿区煤炭专用铁路的蓝图。在紧张施工的日子里,他们指挥施工单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了瓦斯、流沙、地下水等自然地质灾害,架起了全长30.1公里的钢铁大道。

1992年6月27日,一个难忘的日子,黄陵矿区煤炭专用铁路第一列煤炭专列胜利开出,黄陵矿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广大干部职工欢欣鼓舞,李有志是他们中最普通的一员,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每当听到机车的汽笛时,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那段日子,没有机械设备,他们用铁锨一锨一锨的把煤炭卸到煤台,装上机车;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老茧,脸上涂满了黑色的“脂粉”,男儿,咬紧牙关,巾帼,强忍泪水,为了新生的铁路,为了他们心中那份美丽的憧憬。

新苗遇春寒。刚刚投入运营的煤炭专用铁路,就遭遇了煤炭市场萧条和矿区缓建,设计能力为600万吨的煤炭专用铁路,仅仅靠几家小煤矿100来万吨的运量来维持,特别是投运的前三年,运量几乎没有超过50万吨,形成了大马拉小车的窘境,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然而,困难并没有压倒锐意进取的铁路运输公司人。为了共渡难关,各级管理人员四方奔走,为煤矿找销路,积极扩大专用铁路运量;在内部,决策者们努力挖掘内部潜力,不仅全部承担了数公里自营专用铁路的铺设,还承揽了多个企业专用铁路的铺设和维护。在职工中,各类增收节支活动蓬勃开展,为了加固路基,他们自发上山采集树种;为了降低成本,每一个生锈的螺丝钉、每一张稿纸、每一粒道渣,都成了他们心中的宝贝。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以后,尽管煤炭市场持续低靡,但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煤炭运量却持续上升,运输成本连年以超过5%的幅度下降,职工收入连年增长,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生命。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人,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之源,深深植根于专用铁路运营、管理和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的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否定自己,在这条设计落后、装备原始的煤炭专用铁路上,创造了无数个西部第一,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发展之路。

管理创新为企业发展加力

1、大刀阔斧推进企业内部机构改革2001年,当企业办社会正在成为公众的热点话题的时候,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人,毅然决然在西部煤炭企业中率先实现了后勤服务与生产经营的剥离,把原来的后勤服务管理部门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中分离出来,全面实行了内部市场机制,闯出了一条后勤社会化、服务商品化的新路子。2002年,他们对公司机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原有的17个科室精简为现在10个科室,管理人员数由原来的78人,精简到了现在的56人。为了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2004年下半年以来,他们在全公司大张旗鼓的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每次一个主题,每次解决一个大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效的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实现了“小机关大服务”的机关建设目标。

2、循序渐进努力推进企业薪酬制度改革2004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后,他们在整个矿区第一次实行了“以效定编,以编定岗,以岗定资,以资定人,职能交叉,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劳动用工制度,全面实施了个人绩效考核,在此基础上,2005年,他们又继续深化了劳动用工和薪酬制度改革,把职工工作、学习、安全生产以及遵章守纪、精神文明等方方面面,全面纳入了薪酬考核范围,全面开展了质量标准化活动,实行了全员质量标准化考核,严格把各单位、每一名职工学习和执行质量标准情况同工资收入挂起钩来,彻底治愈了国有企业多年来吃“大锅饭”的沉疴。

3、不断的创新管理,不断的制度创新,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全员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提速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了对能源大国伊拉克的疯狂轰炸。现在的公司经理种建涛同志,敏锐地捕捉到了能源工业发展的契机。由此拉开了煤炭专用铁路扩能改造和技术升级帷幕,率先在西部煤炭行业内开始实施煤炭专用铁路技术改造。

两年多以来,以种建涛同志为核心的铁路运输公司决策者们,高瞻远瞩,坚持长规划、高标准的原则,先后投资1.75亿元,引进和使用了大量高科技铁路运输设备,对全线铁路线路进行了全面的病害整治和改造。

2003年到2005年,先后购置了5台新型内燃机车,全面淘汰了蒸汽机车,把列车牵引质量由原来使用蒸汽机车的3100吨提高到了4000吨。“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拾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机务段的”,这是人们对蒸汽机车司机的形象描述,而今,该公司的机车乘务员西装革履,空调、冰箱、微波炉等生活设施齐备的内燃机车驾驶室宛如温馨的家。

引进了在国铁干线上都属领先水平的微机联锁信号系统,彻底解决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备笨重、功能单一、维修量大、维护困难等矛盾使信号操作系统由原来的8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30多人,安全可靠性更强。

引进了平面列调和无线列调系统,彻底解决了原来单一使用手信号和对讲信号覆盖率不足的问题,确保了行车安全。

引进了高科技行车检车系统一红外线检车系统,从而更加有效的避免热轴和切轴。同时,还把职工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这些现代高科技的大量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行车安全系数,专用铁路线路运能由原设计的60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2000万吨,运行速度由原来的50公里,提高到80公里,铁路等级由原来的工业I级,达到了目前的国铁II级标准,成为了西部地区运输能力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煤炭专用铁路。

党建篇

多年来,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始终以打造和谐团队为目标,把“建班子、带队伍、增合力、提素质”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致力于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1、创新机制,建和谐班子。

多年以来,他们不断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重大问题决策制度》、《议事规则》等决策制度,坚持每月对两级班子执行决策制度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去年,该公司又把班子决策制度,延伸到了科段乃至基层工区班组一级,在公司、科段、工区三级组织中,形成了权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形成了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

2、突出重点,加强民主管理

公司注重发挥职代会作用。凡是企业改革发展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如实施铁路技改及方案、公司基层单位月度考核方案、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等都是召开职代会讨论通过的。

规范公开内容,加强分类指导。厂务公开方面,尽管各级党政工组织本着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把原来的16项内容简化、精炼为8大项公开内容,并相应制定了实施细则,把职工关注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随时向职工群众公开,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全面实行招投标,阳光工程见阳光。近年来,矿区专用铁路正在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整个工程,项目多、设备多,为了确保技改不出问题,我们的所有工程项目、大宗原材料采购等全面实行招标。

3、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党务公开

公司首先出台了《铁路运输公司党群工作标准化考核实施细则》和《支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度》,党委定期按照细则和承诺进行公开考核。二是加大了对干部任用的公开力度,全面实行了任用选拔干部公示制,进一步增强了干部任用选拔的透明度。三是全面实施了党员发展公示制,对拟吸收的预备党员进行全面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4、贴近职工生活,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为了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三年来,铁路运输公司先后投资近3000多万元,建起了两级职工活动中心,对各站区进行了全面的绿化和美化,对站段及公司的办公楼进行了改造,引来了矿区矸石电厂的热水,有效地改善了各站区环境,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生活质量。

成就篇

“诚信敬业、追求卓越”这是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人执著的信仰,踏寻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成长发展的足迹,时时处处印证了他们这种执著的追求,铸就了执著的“铁运”之魂,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此后的4年,专用铁路运量连年翻番,2004、2005连续两年超过了设计运量,分别完成煤炭运输718万吨和735万吨,运输收入过亿元,职工收入连续3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成为了我省乃至西部地区煤炭专用铁路中的佼佼者。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执著的黄陵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公司人,始终用执著的行动,默默地践行着服务矿区、服务老区、服务社会诺言,用行动改写着矿区落后的交通,肩负起黄陵煤田开发和陕西煤炭工业大发展的历史使命,把黄陵矿业集团煤炭专用铁路打造成一条发展之路、繁荣之路。

文/图 侯庆斌

上篇:爱的智慧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1/200611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1/29/27381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