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不愿舍弃的。有既得的,有想要的;有精神的,有物质的;有名利的,有情分的。“难舍”、“割舍”、“舍不得”等词汇,体现了人们面对舍弃时的痛苦和无奈。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一些东西如果不舍弃,势必成为一种负累。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当鸟翼系上了黄金,鸟儿就飞不远了。勇于舍弃是一种现实需要,善于舍弃是一种处事艺术。
在汉语中,“舍”与“得”是连在一起的。的确,舍得舍得,没有舍便没有得,舍中有得,得中有舍。在很多情况下,要想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舍弃另外一些东西。用经济学的术语说,这是一种“机会成本”;用哲学的术语说,这是“舍”与“得”的辩证法。“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通过对名誉、财富、得失等问题的追问和思考,得出一个结论:过分的贪爱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过多的拥有必然导致失去更多。所谓“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同样是讲矛盾的辩证转化。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发人深省。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物质日益丰富,人们所面对的选择与诱惑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取舍实在是一个难题。然而,贪大求全却成了一些人的流行病:做学问的总想搞出大而全的“体系”,做生意的惟恐遗漏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就连吃喝宴请也要讲究“十全大补”和“满汉全席”。但是,又有多少人会想到,人的时间、精力以及胃口是有限的,一味地贪大求全、四处开花,什么好处都想占到,最后难免顾此失彼,甚至闹出各种毛病来。
无数事实表明,干好工作、成就事业,有时需要“面面俱到”,有时却需要大胆舍弃。善于舍弃,包含着审时度势的智慧、当断则断的勇气,反映着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壮士断腕等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为了全局利益舍弃一些局部利益,为了长远利益舍弃一些眼前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对事业负责任。在很多时候,适时的舍弃胜于盲目的执着,这能让人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形象地说,这不过是把拳头收回来,准备再一次出击而已。
(许晓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