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空账”已达到8000亿元,于是“延长退休年龄”被很多人认为是解决“空账”问题的重要手段。据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士已经表示,今年底会把延迟退休的研究报告推出来,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对此,我已经写文章表示过,基本养老金出现的“空账”其实是欠账。而且是政府欠账。为什么说是政府欠账呢?我们不妨再次回顾一下养老金的变化沿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93年,企业职工的退休金都是由企业支付,不存在养老金统筹的问题。从1993年起,我国实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统筹。在此之前,职工的工龄被“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说,从1949年到1993年这40多年里,是没有社会统筹养老金这一说的。从1993年起,退休养老金要由社会保障机构支付了。在1993年社会保障机构的“金池”里,却一分钱也没有,是个“空池”,需要边收缴边支付。眼看着老龄化步伐越来越快,收缴的速度明显落后于支付的速度,因此出现“空账”,实际是欠账。
这个账当然是政府欠的。过去,企业是国家的,不管是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都是国有资产。企业创造的利润都上缴给国家。而国家并没有为基本养老金社会统筹预留下基本金,企业上缴的利润或者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者用于其他建设项目了。因此形成了历史欠账。现在据说每年的欠账(空账)达到8000亿了。专家开的药方是让劳动者推迟退休,继续为社会做贡献,晚几年领取养老金,就可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这个逻辑有些奇怪。政府欠账,却让劳动者延长劳动期限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同时也让劳动者为社会多做贡献。不但逻辑奇怪,思路也奇怪。欠账,谁欠的谁把窟窿补上,不就了解了?专家不要求政府把欠的账补上,却转而要求劳动者延长劳动期间来为政府的欠账买单,明显有些欺软怕硬的味道。这也体现出专家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轻易牺牲劳动者利益的感情倾向。本文丝毫没有要把政府与百姓对立起来的意思,政府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府与百姓本是一体。但责任还是需要分清楚的。专家学者,在认识上理应比一般民众更清醒些,居然想出这种馊主意,恐怕这与学术思想无关,而与其他“非智力因素”有关,比如骨气。
因政府欠账却想出让劳动者延长劳动期间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其立意就是非正义的,也是不公平的。既然欠账就要想办法把欠的补上去。这才是正路,也是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全民低保”和“全民医保”都提上了日程的水平,想必,政府也应该有能力补上这每年8000亿的“空账”。专家别动不动就拿劳动者开刀,这种毛病要不得。
(田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