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绽开科技农业之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纪实

2023年10月07日

科技下乡走进农田

农民是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末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让他们掌握大量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技术,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转化,也是众多农业科技工作者辛苦劳动的最终目的。

“你这西瓜摔到地上肯定摔不烂。”听专家这么说,合阳的一位农民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个瓜有这特性?你又没见过我这瓜?”随后西农的教授笑着说:“我不仅知道它摔不烂,还知道它是菜园西瓜,是一种专门用来做菜的西瓜。它的特性是……”听专家这么一说,这位农民可是信服了。

像这样,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向农民讲解科学种田的方法,如何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推广各种农作物的新品种方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要组织20多场。该校科技推广处副处长谢恩魁说:“这种形式的活动我们每年要搞,农民特别欢迎。”

为专家大院搭建平台

今年三月份该校的专家在甘肃陇南地区举办了一期核桃种植的培训班,结果使当地核桃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于是在今年11月举办的农高会上,陇南地区40多位地委书记联合组团来参观农博会,到西农取经,在农高会刚刚结束就挂牌成立了“陇南地区成县核桃试验示范基地”。

近几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在省内外先后建立了小麦、红薯、辣椒等数百个专家大院,形成了进门是实验室、教室,出门是基地和试验田形式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

这种由当地政府搭平台,由西农专家出技术、对当地农民进行集中培训的专家大院多为二层小楼,配有专家的起居室、办公室、会客厅,设有实验室、培训教室、图书室和科技咨询室等,院旁为试验基地。对农业专家而言,专家大院是科研、试验中心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中心;对农民而言,它又成了技术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对地区农业生产而言,它成了农业良种中心和科技龙头。

校企联合加速转化

校企联合的一贯做法就是学校以自己的专利技术投资入股,学校享有该专利的知识产权,而企业占有经营权。这样做不仅可以让专家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研究,也可以让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使科技成果能在农户中大面积推广,从而形成从育种、繁殖、到加工、施肥等一条龙的管理方式。例如由他们自主研发的西瓜新品种西农八号通过与一家公司联合,每年推广种植要超过八千万亩。

目前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外合作企业共有21家,总注册资本达7.0446亿元,经营范围涉及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生物制药、医药等多个产业领域,该校以专利、专有技术在企业中占有2394万股。同时该校还创办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等多家校办企业,依托学校的科研成果,搭建自己的商业平台。 本报记者 任乐

上篇:705所研制成功一高性能喷涂材料
下篇:助学贷款违约承担风险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2/2006121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2/13/2643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