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每一分一毛里都有民生之重

2023年10月07日

·杨耕身·

先秦有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农耕社会这样的一派自给自足式的闲在,已经解体于工业文明之中。百年以降,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然而“复古”之风竟也时而吹起。

先看“凿井而饮”,据报道,因为听说水价要涨,长沙市开福区赵家坪的居民们开始凑钱修水井。再看“合资建房”,北京、温州、广州等地都陆续出现“合资建房”的倡议,并已有付诸实施者。此外,据新闻报道,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家庭照明则不再用电,而重新点起了蜡烛。

现代技术以对人的解放为追求。谁不知自来水更方便卫生,谁不知向市场选购房屋更能称心如意,谁不知电灯比烛照更安全明亮?因此在居民生活领域这种“返祖现象”,只能是源于一种被动的理性:“凑钱修水井”的背景是在居民用水几次涨价之后又一轮的上涨消息,“合资建房”则无疑是房价虚高的现状使然,至于舍电而取蜡烛,根本原因则在于不能承受电价之高。被工业文明胁裹的人们,被迫重新回归自给自足,由此,民生之状也就可知了。

民生何在?就在那一分一毛里。永远不要高估民众的承受能力,永远别以为民众只会敏感于数额巨大的房价,其实每一分一毛里都有民生诉求,都有生存之累。然而总有人笃定地说,涨价没什么影响,例如“邮资上涨对人们生活影响不大”、“水电价格再怎么涨,无非多了几毛、块把”之说。而以我们起码的现实生存经验来看,民生之重却已然就在其中了,如果真是影响不大,那么何以至凿井而饮、秉烛夜游之地步?

《论语》道“若得真情,哀矜勿喜”,意思是说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盲目乐观。“请给穷人们一点阳光”正是一种民本立场,就是要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而不是重新回到农耕时代。

上篇:全国1282万人报名考研
下篇:爱心筑和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2/2006121401-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2/14/2643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