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煤田开发

引发深层次问题暴露在神木

2023年10月07日

斗转星移,神府煤田开发已经20年了,当年贫困落后的偏僻小县,如今一跃成为全国的百强县。当记者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矿区还是农村,处处充满大开发、大发展的气息。

一位新闻界的同行说:“20年陕北煤炭事业超常规发展,神木县是最大的受益者。目前,这里正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1世纪中国经济的加油站。所有这些都源于煤炭这一优势资源,而煤炭开发引发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最集中地暴露在神木县。”

近年来中央直管企业神华集团在县境内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地方工业引进资金6亿多元,加快了地方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神华、山东鲁能、陕西银河、河北晶牛、山东力诺、陕西投资集团等一批国内大型企业已在神木县投资办厂,美国陶氏、南非沙索等国外知名企业将在神木投资兴业。神木县三江集团公司还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建成6台5万吨煤焦油提炼加工厂,首开神木企业走出国门先河。该县还先后投资89亿元建成了总面积14平方公里的四个工业园区,现有落户企业153家,其中投资规模过亿元的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过百亿元的1个……

在超常规发展取得实效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看到先期陕北煤田开发,给中心区神木县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是相当严峻的。有资料反映:整个榆林市的采空区面积已达320平方公里,仅神木县的采空区面积达99.12平方公里,现已塌陷44平方公里,而且每年还以2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延伸。

据有关部门测算,每开采一吨煤造成生态环境的损失是52元,榆林市每年仅此项损失总计98.8亿元,生态恢复技术与环境治理成本的增长,直接危及可持续的发展问题需要治理,仅靠有限的吨煤提取0.4元钱的治理费用已远远满足不了塌陷治理的需要,最终受害的是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在这里生存的老百姓。

在神木县,有上万户村民因采煤的塌陷,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繁衍生息的土地。在该县普遍存在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的问题,特别是黄河的一级支流窟野河已出现季节性断流。

资源回收率低,国有大矿对8—10米厚的煤层,只采2-3米,就这还不算放弃浅层1-2米厚的煤,一位重庆煤炭系统的领导惋惜地说:“这样浪费太可惜了,重庆许多地下的煤层还不到一米,干脆把你们放弃的上层煤让我们采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同志说:“针对陕北煤田优越的煤种和极容易的开采条件,优厚市场价格的诱惑,致使一些企业走入误区,盲目追求现代化、大型化、综合开采,最终造成了资源回采率大幅降低。这个道理十分浅显:井下布置工作面好比切豆腐,如果豆腐是不规则的形状,只切方方正正最大的一块,其余的就扔掉了。”在这种挑肥拣瘦开采方式的支配下,有的大矿在布置大型综采面时,竟把近4平方公里的煤田作为边角料扔掉了。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煤炭经济论坛”会议上,一位专家说经过实地调查与测算认定,陕西北部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回采率不足30%,浪费十分严重。而在“两会”期间,来自陕西省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发言提到的一组数字更是让人咋舌:一家中央企业在陕北开采的号称“我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煤矿”,产煤不足6000万吨,而其所消耗的煤炭资源量高达6亿吨!这是国有煤矿掠夺性开采的一个缩影。

地方个体小煤矿由于管理水平有限,投资不足,浪费就更加惊人了,他们采取防柱式开采提倡的是“留六采四”,这还是理想的数字,实际情况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神木县煤炭工业局的刘副局长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虽然县上在这几年提高回采率上采取了许多强硬性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终归由于开采技术水平相当落后,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按照现有的开采速度,国家划归县上29亿吨的储量,已不足18亿吨,199个煤矿10年后有15个因资源枯竭被迫关闭,20年后地方个体煤矿也就不会再存在了,穷了几千年的老百姓过不了多少年好日子又要返回去受穷。”

神木县的雷正西县长在一次煤炭工作会议上,对该县煤炭事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毫无保留地指出:“客观地讲,神木县近年来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并不完全是行业自身经济增长转变的结果,煤炭产业的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严重,回采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环保问题突出,经济管理粗放……”

(郝振宇 王成祥)

无法耕种的田地

上篇:职工有了新图书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2/2006121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2/14/2643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