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真赝对比识古玩

张鸣岐铜手炉

2023年10月07日

真品图片

Image

真品名称:张鸣岐铜手炉

真品年代:明

真品尺寸:长12.6厘米,宽8.5厘米,高6.7厘米

真品类型:杂器

真品介绍

Title真品介绍

■该手炉为四方弧形篾子式铜手炉,铜质优良,光泽柔和。炉的胎壁厚,手感份量重。造型质朴,阔腰束身,底有四足,稳重浑朴。篾子形的盖系手工凿刻而成,有立体感,打磨精良,光可鉴人。底部有“张鸣岐制”四字阴文篆书刻款加方框,亦大方得体,有名家风范,应是张鸣岐手制真品。

■张鸣岐即“张氏手炉”的制作者,明末浙江嘉兴人,工艺美术家。张氏手炉选用精铸红铜,铜质纯净,可塑性强,光泽柔和,造型朴实而富有变化。炉体娇小,大不盈掌,炉壁却厚约在三毫米左右,锻打而成不加雕凿。光洁圆浑、平整、素净,手感份量重。炉盖的工艺制作繁复,皆系手工制成再磨光。纹饰多为几何状的冰裂纹,及缠枝菊、梅、牡丹等,华丽精美。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炉的内壁光滑;炉底部都有刻款,以小篆出之,书法自然有度,运刀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仿品图片

Image

仿品名称:仿张鸣岐铜手炉

仿品年代:清

仿品尺寸:长20厘米,宽11.2厘米,提梁及炉高14厘米

仿品类型:杂器

仿品介绍

Title仿品介绍

■仿张鸣岐款铜提梁式手炉系清代晚期(约道光咸丰时期)的仿品。炉体硕大,超过了

张氏手炉“不盈掌”的范围,铜质差,色灰暗,胎壁薄。炉盖作几何形梅花纹,纹饰无立体感,显得机械而呆滞,提梁的铆钉松动,刻款欹斜。

■仿张炉有同时代仿制、清中晚期仿制和民国仿制几种,以明末清初仿品最难辨别。识别仿品的重要关键在:

■一、铜质差,炉壁薄,份量轻。

■二、工艺制作差,尤其是炉盖上的凿花,无厚度与立体感,孔隙亦大。同时炉身与炉盖的吻合、提梁与炉身的衔接不是紧即是松,很难合度。 ■三、炉体的包浆、光洁圆浑、素净与真品差异较大。

■四、款的刻制由于功力不逮无法弥补,遂多不落款,或用戳子敲出印记(犹如用冲床冲出),与刻款大相径庭,字体亦变成了楷书。

上篇:如何辨别徽章真伪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2/2006121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2/18/2644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