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随着春节临近,许多的市民为图方便,都想到饭店吃年夜饭。望着满座宾客,老板的一脸笑容里多多少少暗藏一些“杀机”。
鲜货陷阱。据记者了解,目前沪上有不少饭店已经开始储备水产,“大年夜,饭店出去采购新鲜水产,成本就高,现在一斤可能只有20-30元,到了除夕前后就要70-80元/斤。因此一些有冷库的饭店都会事先储存大量的水产。同时,包括鸡、鸭、肉,甚至是蔬菜,商家都有各自“保鲜”的小动作。提前把鸡鸭冰冻,把蔬菜浸泡在药水里,目的就是“保鲜”。
重量陷阱。“年夜饭的餐桌上,短斤少两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业内人士坦言。比如该用200克海参烹制的菜肴,一些饭店只用100克。或者菜单上是整鸡,端上来的鸡却缺胳膊少腿。还有“水煮鱼”里边,配料豆芽、粉条、白菜多而主料鱼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消费者区别不出来。同样是8荤4素,很难察觉分量上的细微差别。
收费陷阱。一些酒楼在消费者预订年夜饭时没有说明具体收费情况,而在消费者实际就餐消费时巧立名目收费,一杯茶、一块热毛巾、一包餐巾纸,或许还有一小盘花生、酱黄豆之类的开胃菜都要消费者掏腰包。还有些餐馆的酒水饮料价格往往不明示消费者,包间菜价高于大堂菜价。
消协:用书面方式进行约定为佳。据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称,在预订年夜饭时用书面方式进行约定最好。保存好预订票据和书面约定,便于就环境卫生、服务质量、饭菜质量上提出意见,也利于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据此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