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南京签售
《百家讲坛》,是学者的“造星厂”。易中天和于丹就是典型。
而较于易中天,于丹的走红有点“超速度”。她的走红,前后仅用了7天。2006年国庆期间,41岁的于丹在《百家讲坛》一亮相,便让观众眼前一亮,这位穿着套裙的女教授,给男性学者“统治”的《百家讲坛》带来一抹亮色。于丹连续7天解读《论语》心得,立即网罗了大批粉丝。
其实,于丹的走红是有必然因素的。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还是央视《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栏目的策划。当时,《百家讲坛》定下了讲《论语》的题目,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主讲人。后来,他们觉得“能说”的于丹有这个潜能,便定下了她。
说话风格:一人俗一人雅
韩信是待业青年。”“‘喏’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听易中天的讲座,总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他独辟蹊径,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妙说”历史。
而于丹不同,她十分“雅”——古今中外典故信手拈来,出口成章,采访于丹是件特别享受而又有点累的事。她连回答记者提问,都像在演讲。
比如她阐述有关“国学热”的问题:“我看《论语》的温度是既不烫手,也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长。”比如她叙述来南京的感觉:“我想看看胭脂井下的悲凄故事是否还在,乌衣巷还有没有残留着三国风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人在南京,每一脚踩下去,就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这样的话太美了,记者很想把它们一一记下,但这位饱读诗书的教授,越说越快,越说越华丽,听一遍记不住,写下来更是来不及。
出书收入:于丹更有“钱途”
记者曾两次亲历易中天的签售现场。一次,约四个小时内,他签坏了8支笔。目前为止,《品三国》的销量已经到达150万册,按照每本25元的定价,12%的版税,粗略一算,易中天光卖书就获利了450万。
而于丹在北京的“首战”签售成绩居然是——9个小时签售12600本!这创下单店单本的销售纪录。于丹直说:“手都签残了!”因此,才有人觉得,真正的“超女”诞生了。
据记者了解到,中华书局将于丹的讲稿以60万册的惊人数字起印,这个数字超过了此前由易中天《品三国》创下的单行本最高起印数——55万。《于丹〈论语〉心得》的责编祝安顺告诉记者,经过北京、天津、杭州等11站的签售,该书的销量已经达到103万余册,并且各地销量节节攀升。按照12%的版税、20元一本的售价来算,比起易中天来,于丹卖书的“钱途”更光明。 (史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