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禄已离开人世
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坚持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和乡亲们半个多世纪的生存经历,用平凡琐事昭示了过去60年的人间烟火。本周,这本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该书责任编辑谢慈仪认为,《农民日记》毫不避讳地讲出了农民掏心窝子的大实话,凸显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眼里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宝贵价值。60年日记写了200万字
该书作者叫侯永禄,他1931年出生在陕西省合阳县的后新庄村(现在叫路一村五组)。他的父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铁匠。但在他9岁那年,父亲去世。一字不识的母亲却知道识字的重要,节衣缩食,送他上学读书。
他的第一篇日记开始于1940年的腊月十三,他写道:“自父亲撒手去世之后,我们一家孤儿寡母,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从那时起,他便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直到2000年1月,从无间断,至今已有200余万字。
见证60年来农村生活
在日记中,侯永禄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居家度日的油盐柴米,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
具备珍贵原始资料价值
谢慈仪认为,这本书的出版价值在于内容的稀缺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有几个农民像侯永禄一样记录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且跨度如此之大?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急速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真正的农民文化已从日益发达的传媒视野中淡出。很多关于农民的作品是城里人写出来的,我们很少有机会真正从农村人口中了解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农民日记》毫不避讳地讲出了农民掏心窝子的大实话,凸显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眼里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宝贵价值。”
(赵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