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军民结合”方针以来,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积极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出色完成高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民用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研制开发了十余类上千种民用产品,目前已有近300种民品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有近40种民品已成为企业的支柱产品。其中,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的产品有20个。“十五”以来,全省军工系统实现民品产值年均增长11%。对此,记者采访了省委国防工委书记吴新成。
军工与地方经济互动
在谈到军工系统近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积极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方面时,吴新成书记说:为充分发挥军工优势,带动陕西经济发展,我委注重发挥指导、组织、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军地经济融合发展,及时收集反映军工单位在军民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省上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军工单位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军民结合座谈会,专题研究如何推动军民结合问题。省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国防科工委、发改委、科技厅等17个政府部门和6个军工比较集中的市政府领导为成员的“陕西省军民结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在省国防科工委设立办事机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联席会议形式,研究制定陕西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规划,确定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及重大项目,协调解决军地经济融合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
搭建军民结合互动平台
由于长期以来军工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使军地经济发展形成“两张皮”。吴新成书记告诉记者: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工发展,为充分发挥军工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提出了加快军工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军工经济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
一是依托陕西航空产业优势,在国防科工委的支持下,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了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该基地由中航一集团及在陕航空企事业单位参加,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为主出资建设。基地规划40平方公里,已建成1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集航空产业研发、人才培养、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二是为了发挥在陕航天工业优势,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在联合共建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该基地将以航天民用产业为主,重点通过航天特种技术和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计算机软件、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
三是为发挥陕西军工科教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按照“政府推动、高校主导、企业支撑、国际合作、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依托西北工业大学,由省政府、国防科工委、西安市政府和六大军工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自工研院成立以来,对在陕80多家军工企事业单位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和项目进行了广泛调研,共筛选90多个项目,其中8个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可填补陕西产业空白的项目已开始实施,进展良好。
推进重点军民结合项目的产业化
省国防科工委把军民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作为促进军民结合的主要内容来抓,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增长。对全省军民结合项目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共征集了458个项目,并从中筛选了30个重大项目,与省发改委、科技厅协调将其列入了陕西省100项重大科技专项,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项目汇报,并采取一项一策,从科技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改造、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支持。同时,组织召开了专场军民结合项目推介会,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参与项目的开发。
吴新成书记最后还告诉记者:近年来,省国防科工委充分利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民主党派和国防科工委以及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等上级机关和领导到军工单位调研的时机,积极反映我省军民结合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取得各方面对军民结合工作的支持。我们还召开了军民结合座谈会、军地互动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加强军民结合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本报记者 柳江河 通讯员 郝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