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省建筑市场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安全、质量事故明显下降。同时,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普遍实行了招标代理制度,都按规定发布了招标公告。然而,工程质量、安全、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仍亟待解决。
工程建设处于监管盲区
少数招商引资工程、开发区工程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规避监管,工程建设处于监管的盲区,施工现场违反国家质量和安全规范及强制性标准的现象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与此同时,部分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规范施工,一些质量通病问题仍然存在,如现浇结构模板质量差,剪力墙表面不平整、观感质量差,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钢筋保护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砌体工程拉结筋固定不牢靠,位置不准确;多水房间未做混凝土翻梁;不按要求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等。
项目总监缺岗现象普遍
一些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兼职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缺岗现象严重,导致项目管理粗放;施工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费投入严重不足,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专款专用财务制度;在施工合同中没有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费预付和支付计划、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相应条款。起重机械安装队伍无资质作业、使用过期资质、借资质和超资质范围的现象和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在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特种设备原始记录、技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部分企业管理混乱。
有些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缺岗现‘象普遍;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普遍匮乏,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识别和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监理单位对施工总承包企业或建筑机械租赁企业所提供的特种设备安装资质、作业人员的上岗证件审查监管不严。
恶意竞标问题严重
个别建设单位不履行规划、招投标程序,在未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监督等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致使承建工程管理失控,安全隐患突出。
此外,招投标体制依旧没有理顺,被列为重点项目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大部分不进入有形市场交易,使招投标监管出现“真空地带”;各地对施工合同的管理不统一,有的市招标文件和合同备案“两张皮”;在编制最高限价过程中没有权威性的法定依据,最高限价的编制与市场相脱节;一些招标代理机构业务水平低下,经营管理混乱,且恶意竞争现象较严重;陪标、串标等招投标领域的顽疾尚未根除。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