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持刀捅人竟被称为“校园英雄”

2023年10月05日

南京某名牌大学一名研究生因情感纠葛,在被人围殴时持刀捅伤6人。事发后,22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集体签名,呼吁法庭对其从轻发落;更有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赞赏这种“校园里已经罕见的血性”,有的还奉他为“校园英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原来,一些大学生认为能够不畏“强敌”,与对方对决,就是血气方刚,哪怕是持刀捅人,也是血性的体现。两百多名大学生及网上对“校园英雄”的追捧,充分表现出对这种“血性”的盲目推崇。作为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有起码的是非观,能用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来对待问题。如果仅仅以“血性”来论英雄,不顾是非对错,不顾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就陷入了是非不分、丧失理性的泥淖。

这起群殴事件中,当事人既不是面对歹徒的自卫行为,更不是见义勇为,纯粹是打架斗殴。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的英雄称号却被一些大学生戴在了“勇敢地”打架斗殴者的头上,岂非咄咄怪事?!

盲目推崇这种行为的大学生,是社会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出现了问题,在他们的心目中和意识里,没有了道德与法制,没有了真正的正义与勇敢,只剩下一腔所谓的热血和盲目的冲动。

这种“英雄论”的冲动及其蔓延,折射出大学生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缺失或失败。学校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缺乏应有的理性思维,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社会如此注重高学历人才,然而高校在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所以才会导致这起打架斗殴事件中的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保护自己,更导致了如此多的大学生漠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盲目将当事人奉为英雄。

(周慧敏)

上篇:假军车缘何频频上路
下篇:大学生“包车”回家 客运部门称有隐患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200701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1/23/2409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