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一:四处吹嘘神通广大。他们拐弯抹角编造与某某高层领导有关系,暗示自己手眼通天;宣称在教委、招办有熟人,关系如何如何铁,或者干脆自称为招办工作人员。
骗术二:从外形上迷惑家长。很多家长上当,是因为涉案分子外形给他们留下了“不像骗子”的印象。一位家长形容中间人王峰(女)时说:“第一次见面,她穿一件灰毛衫,格呢裙,脚上一双软靴,脖系一条丝巾,言谈气质给人感觉都不错……”
骗术三:借用传销手法。诈骗分子通过发展下线(或代理商)的方式,以高额利润诱惑,迅速扩展队伍,将狩猎之网越撒越大。骗子还利用人们易于相信熟人的心理,像传销一样,通过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介绍走到前台,使家长丧失警惕,跌入陷阱。
骗术四:吸纳教育界人士参与。一些高校或教育领域从业者也被网罗进来。比如,有的中间人就是职高校长,有的是高校远程教育老师,还有的是地方教育局后勤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的职业身份招揽生源,易获得家长的信任,使诈骗更具专业性和欺骗性。
骗术五:承诺“办不成,退款”。骗子摸准了家长们的心理底线,特地为家长服下一颗定心丸,即承诺“办不成退款”。为使家长相信还专门印制了包含此条款内容的统一格式《协议书》,与缴费者郑重签约。
骗术六:假戏“真”做。骗子们私刻大学公章、招办公章及校长个人名章,伪造“点录单”、“延期报到通知”等,蒙蔽家长,使家长看后深信不疑。
骗术七:让家长“失声”。骗子以‘“办这种事是暗箱操作,见不得人,见光死”为由,吓唬家长,避免家长去有关部门打听、核实,同时对家长与家长进行隔离,不让他们互相询问,以免家长有所警觉,令骗局穿帮。
(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