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慢进则退,不进必亡。”面对全球化人才竞争带来的挑战,西北工业大学拓宽思路,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学校通过两轮岗位聘任与津贴分配改革,初步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竞争激励机制,稳定了骨干人才、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全面落实。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学校出台调整人才引进的政策,把人才的事业发展、个人价值体现、环境条件改善和生活待遇提高有机结合,通过搭建事业平台,营造发展空间,保证生活待遇,在能够让人才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前提下,加快海内外人才引进工作。
为吸引、稳定骨干人才,西工大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实施了安居工程,建造了每户220平米的院士楼和每户160平米的长江学者楼,新建和在建近1000套三室一厅以上的住房,博士学位、副高级以上骨干人才和工人技师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学校还加大了津贴投入力度,发放的津贴收入比2000年增幅达128%。另外,校园环境改造成效显著,“都市花园型”友谊校区初步呈现,“山水园林式”的长安校区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西工大的基础教育亦是成绩斐然,使教职工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这些措施确保了高级职称人员、青年教师、引进人才的“五子登科”。
凤凰落在枝头上。2006年,学校接收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2人,其中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另外提前选留优秀博士后、博士生
30人,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53人,在站博士后129人,首次突破100名,有20人获得博士后研究科学资助。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队伍,获得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称号。
(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