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和谐社区的和谐邻里

2023年10月07日

三九天,阴霾的天气带来了丝丝寒意,可在西光集团的社区采访,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社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那和谐的氛围带给你的却是浓浓的暖流。

和谐楼

来到14区61号楼,老远就看到墙上挂着“和谐楼”的牌子。70岁的楼长张根润在家里接待了我,说起“和谐楼”的和谐事,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楼上有位老人叫汤士成,老伴外出糖尿病犯了,是大伙将其送往医院,然后又派人四处找他。张老指着睡在床上的老伴唐润香说:“我们这个楼邻里之间关系和谐,谁家有个事,你来我往,相互照应,老伴有病,家里来人不断。”正在这时敲门进来一位大妈,是69岁的张玉林,是来看唐润香的。说自家有新鲜的玉米糁子,要拿来。两位老姐妹拉着家常,嘘寒问暖。唐润香还埋怨丈夫:人退了,官越做越小,可管的事越来越多。可不是吗,张老以前当车间的书记,自当了楼长就闲不住,打扫卫生、组织大家学习、外出活动、检查卫生等都要由他做。张老还拿出一个本子,上面记着全楼24户的人名和电话号码。他说:“我们这个楼都是‘模范家庭’和‘文明家庭’呀!”话语间流露出的是喜悦。

和谐家庭

敲开十四街坊64号楼22层胡华大夫家的门,这位被集团评为“和谐家庭”的女主人热情接待了我。

胡华和丈夫一起携手走过了14年的婚姻历程。互敬互爱,互相支持,互相照顾,娱乐时一起开心,出现矛盾时先冷处理,然后一起协商解决,“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冬天,父母家里没有暖气,会主动把两位老人接来同住,春天来临时再送他们回去。每周胡华会提醒丈夫给远在重庆的公婆打电话,问候一下,每到公公婆婆的生日,胡华都会提前表示祝贺,“爱屋及乌”既然彼此相爱,就要同时接受双方的亲人,这是他俩共同的观点。

和谐社区

35街坊住着60多位退休职工,可就是有两位闲不住,成了社区的“活跃分子”。臧远利,70岁,头戴棒球帽,一身运动服,显得干练利索。他经常组织大家打羽毛球,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他家有台古筝和一台电子琴,老人在社区内免费办电子琴学习班,自编教材,教的学员有30多人,就连其他社区的老人也加入了,他经常组织大伙排练演奏。他告诉记者:年轻时,在部队会拉手风琴,没事了改弹电子琴,现在已弹到四级,说着还给记者演奏了一曲施特劳斯的《杜鹃圆舞曲》,节奏欢快悠扬。

罗元嵩,74岁,以前是数学教师,现在是社区老年合唱队的总指挥。他家里有架钢琴,他说:“我喜欢音乐。”以前,他对音乐尤其是指挥一窍不通。为此,他多次去图书大厦购书买碟,从中学习合唱知识和指挥知识。还多次去观摩别的老年合唱队活动的情况,从中引进和借鉴一些有用的东西,还无偿为大家抄写印制歌谱。他说:“我们的老年活动丰富多彩,老年朋友都乐于参加,每次活动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上篇:再获全煤体育大奖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2/06/26591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