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期盼温暖驱走寒冬

2023年10月07日

核心提示

月工资600余元,我省宝鸡氮肥厂53岁的杜宝学,9年前默默资助一大学生完成学业。如今,他17岁的女儿不幸染上了白血病,住院花了四万余元外,还需要几十万元进行骨髓移植。为了给女儿治病,无路可走的他准备卖掉安身的房子……

杜芳媛

2月10日上午10时许,宝鸡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二楼3-2病房,一个穿着深红色毛衣,头戴鸭舌帽,皮肤白皙,眼睛挺大,圆脸学生模样的女孩一个人独自坐在病床上看电视。从外表看,这位漂亮的姑娘没什么异常,只是鸭舌帽遮掩下被剃了的头发,显示出她有些异常。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不时引起姑娘的阵阵发笑。被父母和大夫瞒着,无忧无虑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

当天,女孩得知对面病房的病人出院了,一大早,她便缠着护士,要去对面看电视。护士拗不过她,便打开门,满足她的心愿。打开门之后,护士叮嘱女孩的父亲,孩子不能长时间看电视,否则对病情不好。

3-2病房对面的3—14病房35床是女孩的病床,左边的床头前贴着巴掌大的红色小卡片,上边写着:“Love媛:祝你早日康复!陈思羽”。

天真的要塌了

看电视的姑娘正是杜宝学的二女儿杜芳媛,今年17岁,在陕建筑材料工业学校读书,去年十一月份突然感觉左肩疼痛,去医院检查没查出什么问题,可一直高烧不退。杜宝学便带女儿在厂里的医院打吊瓶,可还是退不下来。

去年12月1日,杜宝学带着女儿住进宝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打点滴还是高烧不退,体温动不动就40度以上。12月4日,医生建议杜宝学给孩子做CT,抽骨髓化验。听到这,杜宝学的心咯噔了一下。因为电视剧里常演有骨髓化验便是白血病的前兆。当天下午,本来是先抽骨髓,再做CT,可他带着女儿来到骨髓化验室,化验师正在开会。他便去做CT,报告出来后,工作人员告诉他,发现淋巴肿大(有白血病细胞)。这时,他还没有意识到沉重的打击即将来临。随后,他带女儿抽骨髓,两个化验师看到抽出骨髓的颜色,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至此,杜宝学意识到“天真的要塌下来了”。

化验师还在检验骨髓样本时,杜宝学忍住内心的伤痛对女儿说:“媛媛,长这么大,爸爸没怎么背过你,今天,爸爸背你下楼。”说着,杜宝学便背着女儿一步一步向楼下走。走到一楼,杜宝学实在背不动了,便对女儿说:“媛媛,爸爸老了,背不动你,你下来走吧!”孩子很听话,强忍疼痛,艰难地走到病房。

把女儿扶上床,杜宝学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一个人跑到走廊里,放声大哭,不一会,化验报告出来了,两位化验员看到他在楼道痛哭,便说:“你大概知道了,孩子是急性淋巴L2型白血病。”

化疗期间,实行禁食治疗,由于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孩子大便都是黑色的血块,医生告诉他,那是胃黏膜。加上化疗,孩子头发脱得特别厉害。没办法,杜宝学只好给孩子剃了光头。

治疗白血病特别费钱,可这对一个月只有600多元工资,加上妻子700余元的退休金,家庭月收入不到1500元的杜宝学家来说,根本无法承担。为了给孩子治病,他拿出仅有的1万余元积蓄,又从亲戚朋友处东借西凑,将4万多元打入住院卡上。

在孩子住院期间,杜宝学估计还要花不少钱,于是便让朋友联系,准备把54平方米的房子卖了,给孩子治病。可他的房子是单位房,又是老房,杜宝学只打算卖两到三万元,可迟迟没人问津。

曾默默助人上学

杜宝学老家在辽宁本溪,“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8年,他们厂一职工的大女儿曹冰(化名)考上武汉一所大学包装专业。曹冰母亲去世早,父亲高血压,一个月只有400多元的工资,还要供她和妹妹上学。一天下午,他和妻子在小区碰见曹冰,得知她考上大学,便对曹冰说:“大学一定要上,钱不够了叔叔帮你。”在曹冰上大学时,杜宝学拿出2000元给曹冰,并告诉她,以后还会给她寄钱。就这样,曹冰上大学的四年内,几乎每个月,杜宝学都要到小区附近的付家村邮局给她寄上100多元钱。渐渐地,曹冰把杜宝学当成亲人,有时出现头痛脑热也会给杜宝学打电话。

有一次,曹冰给杜宝学打电话说她发烧。杜宝学心想孩子家里没钱,她肯定没有看病的钱,第二天,他便到附近的邮局给她寄了200元钱。这次之所以杜宝学记忆犹新,是因为曹冰所在的学校和另一所学校合并了,钱寄出去20多天后,曹冰说没有收到。后来,杜宝学到邮局查询后,得知邮局把钱寄到了另一个校区。

杜宝学默默资助曹冰上大学,可曹冰的父亲把杜宝学帮助孩子的事告诉了别人,于是,经常有人问杜宝学是不是资助曹冰上学,他一直都不承认。他的理由是,不能给孩子压力。因此,等到四年后,曹冰毕业了也没几个人知道他背后的默默资助。

一次拿出2000元(当时相当于杜宝学4个月的工资)给曹冰上学。杜宝学说,电视上、报纸上经常报道学生上不起学的事,他想,自己身边肯定也有上不起学的人。再说,家长就是希望孩子能上大学出人头地,不能因为没钱,断送了曹冰的大学梦。

2002年曹冰毕业后,曾经告诉他要还钱。杜宝学说,当时不是借给你钱,不用还。

曹冰上班后,工作也不理想,加上有一个1岁多的孩子,生活也非常拮据。去年12月份,调到宝鸡开发区一家包装公司上班,一个月就800元。

元月11日左右,经大夫同意,杜芳媛回家暂住。一天晚上,曹冰带着孩子到杜宝学家串门,看见杜芳媛没有头发,出门时,杜宝学的妻子告诉她,孩子得了白血病。曹冰当时便说,要给妹妹借钱治病。一周后,她从朋友、同学处借了5000元钱给了杜宝学,并许诺有钱了,一定帮杜芳媛治病。2月7日左右,她领到第一个月800元工资,立即拿出300元给杜宝学。

家里还有个智障女

2月10日下午1时许,宝鸡市氮肥厂一社区21栋1楼3号,去年春节贴在防盗门上倒着的“福”字格外醒目。进了杜宝学的家,右手边是紧邻着的两个小房子,外边是杜宝学的大女儿杜芳芳的,里边是杜芳媛的。

杜芳媛的卧室墙上挂着一把二胡和一副羽毛球拍,二胡是她上小学四年级时,杜宝学花了2个月工资1500余元为女儿买的,女儿学了两年多,由于学习任务重,没有坚持下来。床头的小书桌上,放着几本小说,这是孩子住院期间,为了打发时间,杜宝学特意为女儿买的。

客厅里,同妹妹长得一样漂亮,一样讨人喜欢的25岁的大女儿杜芳芳正在看电视。“我看预告呢。”她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初次见到她的人,如果她不讲话,别人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不正常。可这个女儿一直都是杜家的负担,她是一个因为早产而智力不够健全的孩子。杜宝学让她到小区买几个馒头,如果给她10元钱,她根本不知道要找零钱。所以,每次让她去买东西,都是给她零钱。比如,给她一块钱,让她买几个馒头。

在家里,芳芳只会煮稀饭,可她经常放很多米,致使稀饭成了米饭。做菜,只能让她烧青菜,至于切菜,由于怕她误伤了自己,从来不敢让她学。

这样的孩子只能待在家里。2004年,杜宝学在厂子附近一个泡馍馆给她找了一份洗碗的活,本想磨炼一下芳芳,可她干了三天就不干了,原因是她没洗净杯子,店老板说了她几句,她就哭着闹着说别人骂她。

芳芳25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这更让杜宝学发愁,“不能给她找个同样的吧。”杜宝学经常对人说,找个残疾的,我都能接受,将来她有孩子了,孩子会照顾她的。

现在是骨髓移植最佳时机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杜芳媛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即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2μm)为主,在3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比L3型好治愈,但不如L1型好治疗。

杜芳媛的主治医师郑引索说,杜芳媛住院时,高烧不退,骨骼疼痛,食欲差。骨髓检查结果显示,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占97%(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超过20%便是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占62%。即100个细胞中有62个白血病细胞。血象检测结果为白细胞9.9×109/L,血素100克,血小板92×109/L。第二次化疗三天后出现强烈反应,开始发烧,胃肠炎,上吐下泻、黑便、脸部浮肿、疼痛,14天内未进食。血象异常:白细胞:0.3×109/L,正常值为(4-10)×109L;血小板1×109/L,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素为4.2克,正常值为120克。

当时,医院向家属下发病重通知书,并立即实行相关治疗,每天静脉注射四代头孢,升白细胞,输血治疗,每天花费1500多元,持续了半个月,杜芳媛白细胞正常、血小板正常,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控制在0.5%(0.5%为正常值)。

“目前,由于缺钱,化疗都很难正常进行。”郑引索说,急性淋巴白血病9岁以上的儿童、中青年和成年人比较难治愈。要根本治愈,就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但移植手术就需要5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手术后,抗排斥的治疗费用。据他讲,术后治疗一个月也需要几千元。如果筹不到钱,实行化疗,每复发一次,危险系数就会增加。

“现在是实行骨髓移植的最佳时机。”郑引索说,白血病一般发现后,一年内就应做骨髓移植,复发后白血病细胞就有了抗药性,再次缓解概率小,移植的危险会越来越大。

2月10日,为了缓解杜芳媛的心理压力,郑引索同意她每天可以适当看看电视。快要过年了,鉴于她的病情比较稳定,郑引索计划过几天让她回家过年,等正月初四左右再来化疗。用郑引索的话说,让孩子一直呆到医院里,她的压力太重。

单位个人踊跃资助

杜芳媛患白血病后,杜宝学所在单位,各级工会都给予大力支持。1月中旬,无路可走的杜宝学向所在的单位宝鸡氮肥厂工会反映孩子得病的情况,工会向厂党委反映情况后,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张晓明立即召开班子会议,在厂子即将破产的条件下,拿出5000元慰问款给杜宝学。与此同时,该厂工会将杜宝学的情况及时向行业工会和宝鸡市工会反映。2月12日,杜宝学所在的宝鸡氮肥厂党委、厂部和工会向全厂发出募捐倡议书,号召职工捐款帮助杜宝学渡过难关。

杜宝学的朋友得知他孩子得病,也给予了一些帮助。与杜宝学10多年没有见面,在韩城矿务局象山矿上班的东北老乡阎白仲得知杜芳媛得了白血病,去武汉出差时,给他留下一万元;杜宝学所在的社区附近付家村一个蹬三轮的师傅小宝得知杜芳媛得病,给他送来50元钱。

2月12日,杜芳媛的住院单上只剩下1500余元,当日下午1时许,杜宝学把仅有的1000元打到卡上。“再做化疗时,不知道从哪里弄钱?”杜宝学说,希望大家能救救他的孩子。

本报记者 薛生贵

焦急的杜宝学在向朋友打电话以求帮助

采访结束后,记者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陕西省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向工作人员讲述了杜宝学一家的不幸遭遇。面对一个曾经主动帮助别人孩子的职工,如今自己的女儿患了白血病却无钱治疗的事实,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十分感动。

经省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紧急研究决定,特批2000元给予杜宝学资助。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关注,积极加入宝鸡氮肥厂发起的募捐活动,献一份爱心,帮助杜宝学渡过难关。

上篇:没有了
下篇:政策暖寒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2/2007021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2/13/26612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