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离别之痛

2023年10月07日

□文/崔纪平

人活一世,树旺一春。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年轻人想不到它,中年人不去想它,老年人忌讳谈及它。死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必须面对。生死之间,谁都不是过客。自然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是最公正的。

我没有死的感受,只觉得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了。但我亲朋故友在生命弥留之际对美好人生的眷恋、企望的眼神和无奈的眼泪,却使我这不轻易动感情和不太动心思的人刻骨铭心,也开始咀嚼“死”这个字眼了。我想,当某一天我临死的时候,我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这也许是至理名言。

去年,我的一位表兄因患心梗撒手而去,留下了两间旧瓦房和29岁了还未婚娶的儿子以及一大堆外债,表嫂思想压力很大,仿佛天塌了下来,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本来很差的身体原因搅和在一起,五天后她就突发脑溢血,被“120”送到县医院抢救,待作完CT,医生根据病情建议马上开颅,手术等费用需3-5万元。这对一个孤儿寡母的穷家小舍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儿子和乡邻一时没了主意,按照乡俗请来了最具发言权的表嫂娘家人决定表嫂的生死。表嫂的大哥也是近70岁的老人了,他老泪纵横、声音颤抖喃喃地说:“算了吧,让她浑全(指不作开颅手术)的走吧!”表嫂说不出话,但听到这句悠关自己命运的话,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把枕巾都浸湿了;儿子大哭着给他母亲擦泪,其情其景让在场的人无不心碎……

我儿子的一位挚友患白血病,在生命垂危之时,一群一群的儿时伙伴、同学、朋友都去医院探望(实则是诀别)。儿子的挚友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表示,仅能用唯一的方式——滚滚泪水来表达他对人世间的眷恋和21岁时离世的无尽遗憾以及将在另一个世界里对亲人们的呼唤!

一位上了年纪的工友对我说,他在几年前也住过一次院,当时病很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但此时他的思维却异常的清晰,听见住院部过道的脚步声和人们的说话声还有外界的喧嚣声,他都感到有一种神奇的亲切和爱恋,脑海里像过电影,对以前和周围人发生过的种种纠葛,始觉是那么的不应该和不值得,意识真正达到了净化和洒脱……

我的父亲在10年前病故,听当时护送去医院抢救的邻居讲,在路上我父亲已经昏迷,但还不时有呻吟声,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当担架经过我们单位门前时,父亲用尽全力哀叹了一声后就闭上了双眼,到了医院急救室,医生使尽浑身解数但确无回天之力。我想父亲在弥留之际坚持不咽下最后一口气,为的是临终能看到儿子一眼,而我却因公差在外未能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让父亲带着牵挂离世,成了我多年锥心的痛……

一位文友曾和我交流过这样一段话:“死是早晚的事情,而生却是不同的。生命赋予了我们神圣的责任,辜负了便是自己的错。如果为了死把生的时光荒废了,那生命便失去了它的意义。人应该珍爱生命,热爱人生,生不惧死,对死超然。也不该为死而操劳,应多为生命而奋斗,这是作为‘人’对生死应报的态度。”我很欣赏他的话,也是写这篇小文的本意。

上篇:没有了
下篇:亲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2/26/26627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