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强村富民奏凯歌

——记“市劳模”、渭滨区石鼓镇石坝河村党支部书记罗全科

2023年10月07日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路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题记

宝鸡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这里不但有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的陵寝,有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法门寺,有享誉世界的青铜器,有傲立业界潮头的重工业产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块土地上如今又涌现出了一个创新思路谋发展、殚精竭虑铸辉煌的非凡人物——市劳动模范、石坝河村党支部书记、石鼓工业基地管委会主任罗全科。

石坝河村南依秦岭,北傍渭水,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20户,830人,曾是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出了名的负债村。然而,在罗全科上任后的十年间,这个村已由最初的集体负债百万元村,发展到今天的集体积累资金5000万元,从而闯出了一条工业强村、三产富民的城郊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村集体固定资产累计达到5000万元,人均固定资产5万多元,从村集体收益中给村民人均分配现金4200元,较上年增长200元。石坝河村先后荣获全国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单位、市级“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一系列喜人的业绩,使罗全科成了当地的新闻人物,他先后荣获市劳动模范、小康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农村奔小康先进个人和市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殊荣。

那么,在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过程中,罗全科又是怎样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坎坷、离奇的奋进之路呢?

事情还得从1997年前说起,当时,石坝河村曾因村办羽绒厂连年亏损60多万元,债务缠身、货款利息无力支付,党员人心涣散,村民多有怨言。就在这危难之时,渭滨区委、石鼓镇党委及时对村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众望所归,罗全科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事是人干的,只要认准了,下狠心干,我就不信干不成!”上任之初,为了不负众望,罗全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繁杂的工作中,首先他从健全村集体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抓起,先后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定了12项政务管理制度,全村每10户选出1名村民代表,参与村上重大事项讨论和决策,政务、财务定期公布。作为支部书记的罗全科带头遵守制度、照章办事。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共事,相互信任。村民放心、干部顺心,村里的工作开始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紧接着,他以市政府在石坝河征地建体育场、馆为契机,在参观学习无锡等地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把有限的征地款用在改善投资环境、创办集体企业、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宏伟大业上。村上首先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万国家具城;随后投资900万元,建起了万国建材批发中心;投资400万元建起了明珠家具广场;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公园南路综合市场等一大批商贸企业。从而为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发展,拓出了一条阳光明媚的坦途。

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战鼓擂响后,石坝河村也随之步入了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在罗全科的带动下,村上首先从优化投资环境入手,利用村南可开发的238亩地,建起了工业园区。接着,村上又投资600万元开通并硬化了通往工业园的道路700多米,架设变压器,铺设自来水、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两年间村上共引进企业24户,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多万元,到目前各企业已全部投入生产,年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2004年上半年,配合宝鸡市“双创”工作,组织实施万国家具城拆旧建新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500万元,建成11000平方米的全框架结构三层综合营业楼,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营业,为发展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六年来,石坝河村工农业总产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集体给村民分配人均收入每年净增长5%。

“既然要干,就要把事情干成、干好。”罗全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上任之初的誓言,也用智慧和激情为石坝河村撑起了一方亮丽的晴空。

重点突破,全面发展,这是罗全科一贯的工作思路。他在带领全体村民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抓好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004年村上投资近万元建成党员电教室,村党支部党日活动从不间断,村两委会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如期进行,每年至少召开2-3次村民大会,村民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村民会,组织村民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增强村民的市场经济理念和自我发展意识。近年来,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村上组建有百面锣鼓队、管弦乐队和秦腔演唱队,每年举行多次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使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同步发展。每到老年节,罗全科都要抽出时间参加座谈会,亲手把村上给老人们的生活补助金发放到他们手中,体现了一级组织对老年人的关怀和爱护。这些年村上坚持为男60、女55周岁的村民发放生活补助。十年来坚持为全体村民买意外伤害保险。最近又为全体村民办了医疗保险,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他重视教育,尊重人才,本村考上大学、中专、高中的学生,他都要按村上的奖励政策登门道喜并送上一份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每逢学校开学和教师节时,他总是带领班子成员赶去慰问,并为学校带去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在他的倡导下,村上每年拿出近万元资金扶助本镇山区村和小学,被村民们传为佳话。

罗全科的工作热情就像一团火,把一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后进村,很快经营得红红火火,成了镇上名列前茅的先进村;他的人格魅力也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并凝聚着全体村民的心,集体的事业也一步步被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过去,曾多次有走出这个穷山村的机会,许是因为这里是他的根基所在,这里有他太多难以割舍的东西,他留在了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这些年,他带领村上一班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没有星期天、节假日,白天忙着联系业务、处理政务,晚上开会研究发展大计,还抽时间走访党员干部,并通过他们去做好群众的工作。他一心装着群众,所以村民们也都把他当亲人看待,平时都亲切地称他“我们的当家人”。朴素的称谓,透着大家对他舍己为公、一心为民精神的感佩。

现在,他不仅是区人大常委会成员,还是区公、检、法部门的监督员,经常被邀请外出做报告,还给市党校100多名党支部书记讲过课,他真诚的讲述、发至内心的剖白,曾引起了无数的掌声。掌声中,他的境界在升华,掌声中,他为人民谋利益的决心更坚定。

罗全科始终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一不张扬说大话,二不坐车抖威风,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总是骑着一辆摩托车为村里的大小事务奔走在城乡的道路上。石坝河村的经济实力逐渐雄厚了起来,周围村的人都很羡慕,可在以罗全科为首的村班子中,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除招商引资涉外经济应酬外,从来不搞随意招待、大吃大喝。

2002年冬天,时值石坝河工业园大上项目期间,罗全科的爱人因病做手术,为了工作,他只好舍小家、顾大家,请来了亲戚帮忙护理,自己匆匆赶回了建设工地。

2006年正值宝鸡创卫创模期间,他患了肛肠病,连续做了四次手术,可为了城市的荣誉和洁净,他拖着虚弱的病体拿着笤把与大家一起走村串巷打扫卫生。

为了工作,他顾不上照管家,至今住的还是86年盖的旧房,和村里幢幢新舍形成了不小的反差;他顾不上关心子女,女儿、妻子总少不了有些埋怨,但他却得到了党员干部和村民的信赖和支持,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褒奖。

罗全科居功不自傲,踏实写人生。面对组织给予他的一个个荣誉,他常说,工作是大家做的,党和人民却把这么多的荣誉给了我,这份愧疚也成了激励我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2003年,他参加了为期两年半的中央党校函授班学习,主攻经济管理本科。04、05年,他又两次参加了省上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为了理论联系实际,他常亲自撰写各种文件材料,做到事必躬亲……

“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罗全科怀着对事业、对乡亲的满腔热情,在村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和村主任等岗位上干了十多年,在村掌舵人的位置上也奋斗了整整十个春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个村庄。特别是他当村一把手后的十年间,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集体上访或联名上访事件,如今不少村民积极争取入党,因为他们从罗全科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和神圣。村风正,民心稳,为加快发展聚集了人气,积蓄了力量。

记者来到石坝河村时,再有两天就是2007年的新春佳节了,但他和村委会的干部们还在开会商讨工作,大家听说记者来了,纷纷对记者说,罗书记就是能力强、点子多,跟着他一起干工作令人劲头倍增。而当记者采访罗全科本人时,他却很少谈及自己,他说我们有一个团结的班子,村民素质也很高“众人拾柴火焰高”,成绩都是大家的。如此胸襟,令人感慨。

如今,面对汩汩流淌的石坝河,他对未来又充满了新的希望,一幅幅宏伟蓝图已在他的心中织就。他决心抢抓机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立新功,为谱写石坝河村灿烂的明天而奏响新的凯歌!

朋友,当你今天走进石鼓镇石坝河村时,展现在你面前的已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一幢幢高楼、庭院绿树掩映,一条条水泥街道干净整洁,一个个新厂区欣欣向荣,一片片芳草地鲜花缤纷……这些巨大的变化,都是因为有一个叫罗全科的人,群众都称赞他是勤奋创业、倾心为民办事的好书记。有关他的事迹,如同石坝河的涟漪数不清。

记者在此也衷心地祝愿他心想事成,好梦成真! (柳琴)

石坝河村班子成员合影

罗全科工作照

上篇:包养6个情人 公安厅原副厅长庭审当场大哭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2/200702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2/27/26634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