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的服装,随意的修饰,乍看她与其他女同志没有什么差别,但她却是在紫阳县红椿镇下岗女职工中自强创业中的佼佼者之一。如今41岁的她,仍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她叫程开兰,和眼下几乎所有的下岗职工有着同样的命运转折,惟其与众不同的是她下岗后不离不弃,以顽强执著的勇气,以无私奉献的情怀,在自谋职业的同时,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困难人生,而且还为社会及公益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岗其实就是对自己人生的又一次挑战”。刚下岗的时候,一下子“铁饭碗”没有了,程开兰自己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
然而,程开兰却不是甘愿忍受这种“滋味”的人。程开兰说:“有的离岗姐妹回家就哭,但我不哭。我觉得,社会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也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
政府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也在大力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在各种优惠政策和大环境的鼓舞下,2005年6月,不服输的程开兰通过多方渠道争取到省上扶贫资金10万元,并东挪西凑筹集了30万元钱办起了正大标准化养猪厂,经营起了仔猪繁育、育肥、饲料加工等业务,不仅为加快当地的畜牧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帮助一批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这个创业过程中,程开兰日以继夜,辛勤操劳,她不知道有黄金周、节假日,也不晓得有过年和八月十五,只想创业成功。事事亲历亲为,顶风冒雨,每天十几个小时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苦尽甘来。不久,程开兰的正大标准化养猪场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她个人的事业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是政府的好政策为我们下岗职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我的今天。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回报他们。”程开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给当地政府部门解决就业压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她发起成立了红椿镇畜牧产业协会,负责为当地群众联系并推销子猪育肥的一系列工作,为扩大当地的生猪市场打开了新局面。
与此同时,程开兰还通过组织养猪户进行培训、向他们传播科学养猪知识以及打开市场的经验,不仅使自己的养猪场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当地的农民也从中受益匪浅。
程开兰还是一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周围的人家里遇到了红白喜事,她去帮忙张罗并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她本不是居委会在编的工作人员,却把街道的工作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热心参与;为红椿镇和谐社会的建设倾注了心血。
2005年,在红椿镇个体户们的强力推荐下,程开兰成为了该镇个体工商户协会会长。从此,她热心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红椿镇的大街上,她忙碌的身影经常闪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程开兰的心里,还有更宏伟的目标:继续做强做大现有企业,接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到企业来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活到老、干到老,这也是我报答党和人民的唯一方式。”程开兰这样说。 (赵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