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何新智
每次见到何新智,他总是在忙碌着划图纸,设计方案:每次见不到何新智,他总是在外忙碌着走访用户,技术考察。
创新:成长的动力
18年来,他坚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在新产品开发上作文章。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2项;开发新产品5项;为工厂新增产值4000余万元。这是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设备厂对工程部部长何新智的人生注解。
有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你能够成功地选择在创新中实现自身价值,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贯注在里面,那么成功本身就会找到你”。这是何新智的人生信念。
1989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何新智,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着技术创新的梦想,他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
“创新是我成长的动力所在”。何新智这样评介自己。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设备厂是一个由生产简单矿山设备的小厂发展为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综合设备加工厂,并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工厂良好的工作环境,赋有挑战性的产品竞争,为何新智提供了创业发展的平台。当初,他为自己能够到这样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而感到无比的欣慰。并暗下决心,立志要在这里大干一番事业。
何新智早上班,晚下班,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很快掌握了水工设备在电厂的具体用途,熟悉了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并利用自己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将管件设备厂的产品放在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大背景下去衡量、对比,找差距,提出改革方案,在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创新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新:成长的价值
陕煤建司管件设备厂原来自行研制开发的水工清污旋转滤网产品,其功能是清除发电厂取水头部水中的漂浮物。该产品投放市场后,前景看好,很受用户青睐。但是,通过长期走访用户,搞市场调研,感觉到产品与国内同行生产厂家相比,虽然在品种规格、使用范围和销量上均名列前茅,但没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为了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何新智利用了一年多时间,几乎牺牲了全部的节假日、星期天,翻阅了国内外近5年来同类产品的技术资料,摘录了10多万字的技术数据,并根据德国旋转滤网设备在国内电厂的使用状况,何新智提出了把旋转滤网设备的网框由平板网改成V型网的设想,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试验,终于设计成功。新设备的过水流量比过去增加20%,之后,何新智又借鉴国外的经验,在V型网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开发出弧型网框,使过水流量又比V型网增加了10%。这两项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以良好稳定的运行效果,独领市场风骚。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仅此一项,两年就为厂里新增订货3000多万元。
2002年,管件设备厂与宁夏石嘴山电厂签订了ZP2000型多耙回转式清污机供货合同,其设备要求与他们给西安灞桥电厂生产的ZP2800型设备相类似,本可以按照过去相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设计,轻而易举地就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而且是成熟的技术,有现成的实例,厂家也容易接受。但何新智想一种产品投放市场后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必须不断的改进创新,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从长远考虑,没有局限于已有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决定对该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带领设计人员,深入西安西郊等各大型污水处理厂考察同类设备,从对比中受到启迪,并结合该厂实际,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反复勾划设备方案图近百次,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卸污力强、运转平稳的多耙回转式清污机研制生产成功,尤其是该设备机头设计的流线护罩,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设备不管在外观还是在性能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该产品在内蒙托克托电厂、甘肃靖远电厂等电厂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当年就为该厂新增产值300多万元。
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紧随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循环,轰轰烈烈,工业革命突飞猛进,已从中国制造迈向了中国创造的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具体到某一个企业,历史再次敲响警钟,不前进就意味着倒退。管件设备厂的名牌产品一“中环”牌旋转滤网设备的动力装置,一直采用卧式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其适宜用在有机头框架的设备上配套安装。而当时该厂要参与巴基斯坦木扎法戈电厂无框架滤网设备的国际招标,该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竞争,那是绝对的有把握,而要参与国际竞争,外型体积大,与设备整体难以协调配套的弊端就会明显暴露,难以中标。为了完成该项技术革新,何新智放弃春节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当时全厂已放假,暖气停供,他冒着零下10多度的严寒,几乎查阅了国内传动方面的所有设计手册,借鉴在机械传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减速机样本。经过综合分析对比,反复论证,提出在侧面进水无框架滤网上采用立式轴装减速机的方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试制成功。这样不仅解决了减速机在安装空间上的不足,而且使设备外型美观大方,在巴基斯坦木扎法戈电厂招标时,战胜了国际几家强对手,一举中标,不仅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好评,而且使该厂的旋转滤网设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
管件厂与华北电力设计院联合开发的具有“曲柄连杆机构”专利技术的垂直移动型耙斗式栏污栅清污机,由于该设备提升卷扬系统的卷筒采用差动原理,满足了耙斗打开与闭合的要求,所以在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产品系列化的发展,该设备对于结构窄流道、固定式机头的栏污栅清污机,其提升方式已不能适用,所以必须采用一种新型的提升系统取而代之。否则就会丢掉一方市场。一场新的技术创新又摆在面前。何新智经过长时间思考,反复琢磨,打破了常规形象的思维定式,大胆设想将提升卷筒改为固定式,直接与主轴焊接为一体。这样的改进能行吗?运行效果如何?用户是否认可?领导和同事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经过科学计算,计算机模拟,他坚信这样的改进,使设备结构更加简单、易于维护、故障率低,不仅用户欢迎,市场看好,而且又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这样的创新是成功的。该产品相继在太原第一热电厂、江苏连云港核电站等电厂广泛应用,订货近千万元。
创新:成长的快乐
就在管件厂的旋转滤网和栏污栅清污机两项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国家从环保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出发,提出三年不上火电的发展目标,这就意味着产品的应用前景萎缩。如果不独辟蹊径,开发新产品。企业就无活可干,职工将面临放假。所以生存和发展双重责任,又迫使何新智瞄准当时市场前景看好的市政工程,开发研制污水处理设备。他翻阅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分析环保产品发展趋势,通过对市政污水处理行业的调研,筛选出了市场需要开发的产品,制订了详细的开发组织计划,并带领开发小组成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加班加点、连续作战,顶着烈日和脏臭的刺激,每天爬上爬下不知多少次,在污水处理厂现场检测。刻苦攻关,在半年时间内,就先后开发出了用于市政工程的五种新产品。其中LSSF260型砂水分离器是针对铜川市污水处理厂而设计的,应用在沉沙池,将沉沙池排出的砂水混合液进行砂水分离。该机分离效率可达96%~98%,可分离出粒径≥0.2mm的颗粒,运行以来效果良好;GF1500型固液分离机,是针对广西北海电厂污水处理工程而设计的,该设备可连续清除污水中细小的毛发、纤维及各种悬浮物。在总结国内已有机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ABS工程塑料制作的犁形耙齿,起到了重量轻又耐腐蚀的作用,同时优化了机头护罩、动力源、运输链等有关部位的设计;BP1100/160型平板运输机是根据兰州市自来水总公司输送药品而设计开发的,属于标准产品中的“非标准类”。为了使设计更加优化,他和开发小组的同志们,反复进行改进,使该产品在工作性能、安装使用上都优于同类产品。这几种产品投放市场后,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使管件厂度过了最为艰难的调整期。其余两项BQ3.5/1.0型曝气转刷、JB5.0型搅拌机作为技术储备正择机推向市场。
由于该厂的生产项目全部是在市场上通过投标争取到的,所以负责标书制作和报价的责任亦尤为重要。每次投标,何新智都要反复阅读标书,吃透标书内容,确保投标文件完整准确,充分反映工厂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的结构特点,以增加竞争能力。对于产品投标报价时,都要反复核对材料、配件数量,做到不漏项、不多项,万无一失,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为了按时完成标书,何新智长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仅离老家200公里,父母长挂念,但两年也难回上一次家。不懈的努力,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仅2005年该厂就有55多家电厂投标,制作标书93套,中标率达到90%,订货量6000多万元。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2006年,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设备厂成功在印尼风港电站、土耳其项目、孟加拉西莱特电厂、乐清电厂、灵武电厂等项目上中标。截至2006年底,管件设备厂共签订合同4000余万元,为今年及以后年度的生产接续奠定了基础。这一切,与包括何新智在内的管件设备厂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新品的开发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企业能不能以性能优良、质量上乘、成本低廉的产品满足用户,是企业能否占领市场的决定因素。在何新智的心里,创新的脚步永远没有停歇的闲暇。今年,他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在鼓网、电厂脱硫及脱硝、风电设备装备等项目上有所突破,使产品市场化、多样化,使同类产品在同行业中领先,以此来拓展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设备厂的生存空间。
十多年过去了,何新智这名当初走出校门对厂里业务一无所知的热血青年,从技术员干起,先后担任工厂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工程发展部部长等职,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骨干。创新使何新智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何新智说:“创新是神圣的,所以,我在这神圣的创新中寻找快乐,创造希望。”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