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面对就业心态也是竞争力

2023年10月06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在毕业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二是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三是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四是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五是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六是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阳光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医生刘遥,他给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心理方面进行自我调节指出几点。一是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毕业生对自己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二是要积极调试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当代大学生要求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择业时要看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三是要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要充满信心,主动出击,要相信自己的才能,满怀信心地推销自己,展示自我。四是志当存高远,脚要踏实地。大学生就业要“志当存高远”,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应做到脚踏实地,仔细认真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本报记者 毛静 通讯员 冯巍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开展专项行动 严惩使用童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4/20070412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4/12/24556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