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工人日报记者 毛浓曦)素有创新工会工作传统的陕西省总在工会的维权帮扶体系建设上,也成功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目前,陕西省总已在全省建成延伸、覆盖到绝大部分县区的独特的维权帮扶网络,在维护职工权益和救助困难职工方面显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陕西工会素有创新的传统,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就是由陕西省总19年前首创、后来推广到全国的。在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成立之初,陕西省总就确定了全新的机制和工作定位,首先是加强领导,配强人员,有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竞聘选拔;其次,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工会内部形成了由援助中心主抓,保障、法律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并明确了省总援助中心对市、县、产业工会援助中心的指导和协调职责;另外,把信访接待、就业服务、职工热线、法律援助、爱心助学、医疗及生活救助等,全部纳入援助中心职责范围,为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现在,从省总到全省10个市和杨凌示范区以及67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并形成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陕西这种形成网络的工会维权帮扶体系,在实践中显示出独特的高效、便捷等优势。利用这个上下联动的体系,陕西工会已连续四年举办春节后的全省同日联动大型免费职介洽谈会,在西安设立中心会场,在十个中心城市开设分会场,受到了下岗职工的热烈欢迎,数万职工从此走上了就业岗位。现在,工会的全省性免费职介洽谈会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另外,该体系还显示出资源共享的优势,2005年,职工在各级援助中心连续上访,反映老知识分子、退休女职工在增加养老金中的工龄计算问题和企业独生子女父母按规定应提高养老金标准问题,陕西省总将其形成议题,通过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的联席会议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几年来,陕西工会的维权帮扶网络在维权、帮扶、就业、信访、助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06年底,共筹集和发放“爱心助学”资金4121万元,对5.7万名贫困家庭子女给予了助学帮助;仅省总援助中心本级共支付困难救济金810多万元,救助困难职工2.4万人次;仅2006年,各级援助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1.2万人次,帮助4500多名农民工实现了就业,对1100多名困难农民工子女实施了“爱心助学”,为困难农民工发放救助款达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