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发展职业教育 创建和谐校园

2023年10月06日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谐校园的构建则对职业教育的推动和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人为本,创建校园人际和谐关系。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等,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和谐校园的创建,要以人为本,重在调整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创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学校管理应处理好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摒弃“硬性”的行政指令的管理模式;学校干部的工作要充分体现和谐管理的民主作风,走群众路线,求真务实,建立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2、创建和谐的职教关系。学校职工队伍与教师队伍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要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帮助职工队伍克服教育教学与己无关和后勤工作伺候人的思想,做师生学习生活的后勤保障。学校对职工队伍与教师队伍要一视同仁,及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3、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强化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心灵上理解学生,行为上爱护学生。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热心、诚心、耐心服务,达到师生真挚交流的和谐关系。

二、强化管理,创建校园和谐运行机制。职校内部管理涉及招生、就业、教学、实训、德育诸环节,管理系统的和谐与否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没有管理,和谐就缺乏基础,没有和谐,管理就缺乏方向。一是要增强管理理念,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强化全员抓管理的意识。二是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规章制度,各司其职,保证管理目标的落实。三是发挥各项管理职能作用,使各项管理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协调、配合,渗透和融合。四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使各项管理在和谐状态下进行。

三、德育为先,创建校园和谐的文化氛围。职校德育突出对“人”的教育,承担着唤醒职校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我完善意识的任务。一是更新德育观念,提倡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内聚意识。要以人为本,发挥学校历史传统、性质、特色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加强科学文化和音、美等艺术教育,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学校纪律行为规范教育等,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清新幽雅的校园、先进的教学设施、有效的学校管理、浓厚的人文气息会对人才的培养和和谐校园的构建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立体交叉的和谐的育人环境。四是加强职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德育投入。要研究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自觉修德,大胆放手,指导学生自发开展有利于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的育德活动;要把德育内容“活化”,从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择业等实际问题入手,促进道德对象的道德社会化。

四、校外育人,构建校园和谐的社会氛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密不可分。一是建立与家长平等对话的途径与渠道,通过家访、互访等形式,沟通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二是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强化社会环境对学生正面的影响作用。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并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形成职业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

(蒋连成)

上篇:什么是工会的诉权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4/20070417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4/17/2456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