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古槐

2023年10月06日

□文/徐俊旭

户县城钟楼东五十米路南有一株槐树,栽植于公元1628年,似为祭悼明王朝灭亡的追忆。此树原在私人宅院。大改之年,政府为保护这一人文景观,将其周围几千平方米扩为古槐广场。古槐四周设建一米高、五米见方的栅栏,并指定专人护养。

古槐主干高5米左右,体围340厘米。约在三百岁时遭遇炸雷轰击,五米处向阳部位多半毁坏无存,击劈后另一小半因皮与主干连结虽跌落仍挂树旁,经人工护养活了下来,但伤了元气,下垂挂吊,气息奄奄,生长缓慢。击毁处下部迸发出一根粗壮的枝条,因得天独厚成为主要枝干。枝干周身密密匝匝生长了许多枝条。

阳春三月枝芽初发,古槐活像一只头朝西北尾向东南开屏的孔雀。微风过时,古槐通身枝枝叶叶拂动,宛若朵朵鲜花,素美清新。与钟楼的古典壮丽及隔路文庙的落落大方构成古槐广场的三大景观。

风和日丽时节,古槐周围游人如梭,条条水泥板上坐着悠闲的游客。有的老人望着树上空缺的黑洞诉说古槐历历的往事,有的青年男女相促相拥谈情说爱,有的中年人在报栏中扫描新闻。一会儿秦腔自乐戏班在古槐下吹拉弹唱,清脆雄浑,招徕了更多的过往行人。

农历六月初六,槐花竞放,古槐周围及大街小巷弥漫着缕缕槐花的幽香。古有“六月六采神槐”的说法,因为在那个时代槐花是一种极好的染料。用槐花染的布黄亮黄亮,清绚可人,裁缝为衣,端庄高雅。据说清代皇帝赐给功臣的黄马褂就是用北京特有的槐花染成的。

上世纪60年代,西安市及各县城镇都有许多粗壮的槐树。驱车关中川道及渭北高原也常常见到一些粗枯古老造型特异的槐树。还有奇观柏抱槐,槐抱柏。柏槐相抱耐人寻味,驻足留连。古老的槐树或柏树年深日久,由于根部汲取的营养供不应求,体内腐烂,滋生了虫子,渐渐蚀空了树心。狂风卷起的尘土填进树身空虚处,形成一方肥沃的空间。啄食的鸟儿衔来树种落在此处。春暖时由于雨水的滋润,树种生根发芽越长越大。落进去的种子一般是槐树或柏树。这些槐抱柏或柏抱槐,槐树、柏树无论谁抱谁都是原树越长越空,最后仅只有薄薄细细的木质和厚厚粗粗的皮。人常说“树活一层皮”,只有在这儿才真正让人叹服!

古槐又名“国槐”,是为了与百年前从西方传进中原的洋槐区别。其实这两种槐树同科不同形,国槐粗短多枝,生长缓慢,枝条歪歪斜斜,四处延伸,形成很大的树盘,枝叶密密麻麻,团团如盖。洋槐笔直高大长速极快,二者花叶枝条及木质均有明显差异。古槐在中国分布广,栽植早,是中国的特产,生长过程往往是中国人生道路的映射,从某些方面讲正是中国人团结紧密,盘根错节的写照。可惜现在庭院栽种槐树的现象基本没有了,林园也不大喜欢繁衍它。这样现存的国槐就成了国粹。如果六十年代初我在宝鸡扶风县政府大门两侧见到的那两棵南宋高宗皇帝赵构建炎二年的古槐还健在,那么户县四百岁的槐树在它俩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惜它们被毁于“文革”。

户县人民呵护古槐是明智之举。

上篇:开心一刻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4/200704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4/23/24586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