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局长在施工现场
2006年,对渭南供电局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一年,企业安全形势进一步趋于平稳,电网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优质服务品质进一步攀升,企业继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后,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殊荣……
全局两千多名干部职工心里清楚,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他们局长李建民多少心血。李建民这位从商州走出的汉子,深沉直爽,豁达大度,举止中透露着大山的纯朴和厚道。“以身作则、励精图治求发展,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辉煌”正是他真实的写照。
一
2005年11月,时任商洛供电局局长、党委书记的李建民被陕西省电力公司党组调往渭南供电局主持工作。面对组织的安排,对于久经风雨,从一名变电运行专责一步一个台阶走上领导岗位的李建民来说,他没有动摇、更没有退缩,他自信,是真金,就不怕火炼,他更清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奉献高于一切。时年47岁的他,依然抛家别口,从川壑叠峦的商州来到了关中平原的“东大门”渭南。
渭南供电局作为国家大一型企业。共有职工3000多人,担负着渭南市十一个县(市、区)、540万人口、1.3万平方公里供电营业区域内的供用电管理工作,并承担秦岭、韩城、蒲城三大主力火电厂的电力输送任务,2006年实现售电量61.31亿千瓦时。建局34年来,几代电力职工造就了企业一次次的辉煌业绩,面对当地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陕西省电力公司加大电网建设投资的难得机遇,企业发展的路在何方?
站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李建民显示了一名舵手的睿智与果断。在第一次党政领导班子会上,他客观分析了渭南供电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在发展电网的同时,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发展中解决企业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构想,李局长强烈的机遇意识,清晰的发展思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气息。
2006年1月,“十一五”时期渭南供电局发展规划和电网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两个规划”超前谋划了企业电网发展、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多经发展、文化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使规划早日实施,李建民多方奔走,千方百计地筹措。9月19日,陕西省电力公司与渭南市政府就渭南电网发展建设问题举行会谈并签定协议,“十一五”期间渭南电网建设投入资金将超过25亿元,计划建设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西庄、澄城变电站及10多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建成满足内需和辅助外送的坚强渭南电网。
李局长是那种踏踏实实干事业的人,一年365天很少待在机关。几乎没有休过双休日,那里有施工现场,那里就有他的身影。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繁琐,征地拆迁困难,每当工程遇到困难和阻力,李局长顾不上休息,四处奔波,说尽好话,为的是争取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确保项目能够按期施工和投产。2006年,该局共完成电网建设投资4.22亿元,累计新增主变容量417兆伏安,新增35千伏及以上线路约118公里,电网建设开工、完工规模居陕西省电力公司系统前列,打破了建局以来建设投资的最高纪录。一座座崭新的110千伏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贯通南北,坚强电网在迎峰度夏和迎峰过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国有电网企业的领路人和渭南市人大代表,李建民局长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始终坚持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指引企业的发展。“光明服务工程”可谓他上任之后抓的第一件大事。伴随着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光明工程”品牌已悄然的走进东秦百姓的家庭……
2006年6月25日傍晚,大荔县遭受特大风灾,县城和周边乡镇大面积停电。得知消息后,李局长顾不上一天的劳累,连夜召集相关单位研究方案、部署抢修。第二天,他又专门驱车赶到大荔,指挥协调抢修,由于措施及时,电力恢复迅速,为当地抢险救灾争取了宝贵时间。为此,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专程送来了感谢信。
2006年8月3日17时,韩城发电厂内部设备出现故障,韩城、合阳全境停电,韩城矿务局、火车站、龙钢以及山西铝业被迫停产,更为严重的是韩城矿务局尚有2000多人在井下作业,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李局长再次果断决策,迅即启动大面积停电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一方面主动登门向大电力客户说明情况、解释道歉;另一方面紧急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供电,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失。果断的指挥、灵活的措施和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客户特别是大客户的普遍赞扬。
2006年夏,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三新”战略,李局长亲自部署华阴、韩城、市区三个县市电力局的“户户通电”工程,200名干部职工奉命进入到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利,所有的设备几乎都要靠职工肩扛手抬。记得有一次,李局长到施工一线去慰问职工,等到赶到现场,已是夜里10点多了,望着长时间辛苦劳作,睡在临时工棚的一线职工,这位西北硬汉留下了眼泪,他告诉身边的同志,“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好好休息,”放下慰问品后,李局长顾不上停歇,又连夜从深山中走出来,因为明天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局长的关心像是一支无坚不摧的强心剂,短短两个月,他们就为8乡11个行政村的79户、387名群众通了电,送去了光明,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户户通电”工程,并顺利通过省、市两级组织的验收。
2006年6月,为落实代省长袁纯清加快实施渭河河堤照明工程的要求,李局长亲自挂帅,给市委、市政府立下军令状“汛期到来之前,确保河堤线通灯亮”。李局长带领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同志,奔波于华阴、潼关、市区各个施工工地,慰问施工人员并积极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李局长家在外地,身边的同志也劝他回家看看,可是他总有充分的“理由”留下来,正如他平时讲的一样,“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和职工在一起,我心里就踏实。”有了这样的领导,职工们的干劲更足了。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完成了任务,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防汛照明问题,为渭南防汛抢险指挥工作、物料运送和巡堤查险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表彰一年来渭南供电局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渭南市人民政府在全市给予通报嘉奖,这不仅是一份市政府的嘉奖令,更代表了渭南市540万父老乡亲的感激和钦佩之情。
三
企业的兴旺与发达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当好领头雁,怎样带好一班人,李建民常常挂在嘴边的观点是“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领导要在群众中有威信,光有权是不够的,还要依靠人格的力量”。在他第一次组织召开的中层干部会议上,他对全局145名中层干部提出了“三多三少”的工作要求,即“多谋事、少谋人,多协作、少推诿,多勤奋、少安逸”。要求全局中层干部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要勤奋的学习,勤奋的思考,勤奋的工作,现如今,“三多三少”已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座右铭。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上任一年多的时间里,潜心积虑地谋划着企业的发展,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雷厉风行,果断决策,敢作敢为。“安全是干出来的,是创出来的,不是守出来的,也不是保出来的”的思想,打消了以往干部职工“怕出事”的顾虑,通过设备的集中整治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来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新思路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抓住电网建设的大好机遇,用发展电网宏观拉动企业做大做强的思路,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大力发展多种产业,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项目,稳妥推进经营转型,努力提高多产盈利水平的战略部署,提高了企业和职工的收益。
一年来,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职工也得到了实惠。春节前280多户职工领到新居钥匙,2栋新的高层住宅也已通过地方审批,大院供暖及供水改造,内部就医实行平价售药……这些举措,无不凝结着李建民局长对职工的一片深情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李建民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事业不停,我的工作就永远不会停下。”2007年,站在新的起点,他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必须切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沟通是和谐的前提,干部以身作则是职工的表率,把大事做好、小事做细是一切成败的关键”。放眼未来,光明在前。李建民局长正以百倍的信心带领渭南供电人奔向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2006年渭南供电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委副书记杨永茂向该局局长李建民颁奖。
在陕西“爱电日”渭南现场签名
渭南东330千伏开关站奠基仪式
2005年在“光明工程”启动仪式上李建民致辞
抗雾保电现场
深入边远变电站慰问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