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市场经济后,工会遇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会难、职工维权难、工会经费收缴难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汉中市总工会王泉清主席用一句话做了诠释:“创新是工会工作突破发展的原动力。”
创新:在十个方面全方位突破
五一前夕,记者到汉中市总采访,王泉清主席侃侃而谈,道出了十个方面创新工作的奥秘。正是这些创新实践,探索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级工会的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和工作重点的经验,使汉中市工会整体工作跃上新台阶,走在了全省工会工作的前列。
地处陕南的汉中,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前些年,各县区工会工作条件普遍比较差,许多工作人员尽责尚难。汉中市总首先在加强县区工会建设上创新,尽全力为县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环境。汉中市总为县区工会建设明确提出:“工会进大院、工资列预算、主席配副县、条件应改善、工作要规范”。按照这一要求,市总上下协调,力争地方党政对工会的支持,并将财力向县区倾斜。如今,全市11个县区的工会主席全部高配到位,办公设施大大改善,增添了交通车,配备了电脑、传真等办公设备。原来在俱乐部办公的4个县总工会全部搬进了县委大院,7个县总工会干部的工资也列入县财政预算。工作环境的巨大转变,使工会干部找回了自信,工会在困境中挺起了腰杆。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建起工会挂了牌子后,汉中市总着力在新建企事业工会规范运作上创新,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从2003年开始,市、县总工会联动,选择了100家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工会为示范点,以“八有”的标准规范工会运作,称之为“百点示范带动活动”。这项活动有声有色,产生了“滚雪球”效应,提升了全市工会工作水平。去年年底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有17个基层工会被评为“百点示范标兵”单位,竖起了全市工会学习的标杆。
工会经费匮乏,制约工会工作的开展,汉中市总适时在工会经费收缴上创新。2004年下半年,率先在勉县、略阳县尝试由地税部门代收工会经费,并经过调研拟定了规范的相关文件。之后争取省总将市总列为全省试点单位,在汉中市全面推行工会经费由地税部门代收。这一举措实施后,工会的财力增大,走出了连续多年垫支上解工会经费的窘境。
会员与非会员似乎没多大区别,显不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汉中市总在强化工会组织吸引力上创新,让工会会员感受工会组织的温暖。2005年以来,汉中市总先后与市卫校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友好医院、市医药总公司国大药房6个连锁店、世纪阳光超市和牡丹园等与职工生活相关的服务单位联系,作为服务工会会员的定点单位。凡持《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员证》的职工,到这些单位看病、体检、购药、购物和休闲等,都会享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增强了工会的吸引力。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3000多名劳动者加入了工会组织。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