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修和虽无人见 存心自有天知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思源学院院长周延波

2023年10月05日

文/王何军

人物小记

周延波,45岁,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后留校任教,担任过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等职,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西安思源学院院长。自1994年从事办交大机械培训中心以来,周延波已奋斗了12个春秋,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及“全国杰出民办教育家”、“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陕西省青年杰出实业家”“陕西省职业教育十大杰出校长”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西安市第13、14届人大代表及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2007年4月当选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点亮你精神的灯塔,铸造中国龙的脊梁;肩负着创新教育的使命,实践着教育报国的宏愿,这是思源人的光荣与梦想,这是西安思源学院的目标和彼岸。同样也是西安思源学院院长周延波的心愿。

从陕西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思源学院应该称为后来者,但后来者并不是落后者,思源学院依托西安交大雄厚的教育资源,秉承严谨求实的办学传统,在以周延波院长为首的校领导班子带领下,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已建成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12个系,60多个本、专科专业,在校生2万多人的中国著名民办高校,并以严谨的教学管理、规范的办学行为、开放式的国际化办学响誉社会。

从教育创新到创新教育

西安思源学院自98年刚成立,周延波便提出了学院要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校园建设实行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周延波的带领下,学院仅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建起了一座花园式校园,在校生规模达到1.6万人,被评为“中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到2003年在校生人数已超过2万人。

思源学院在高速发展,周延波审时度势的又对学院作了科学的定位。他确立了以理工科为专业特色,以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创新能力训练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培养模式。

周延波曾说:“创新活动不是学几个小本事的问题,而是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发展自己的终身大事。”基于这点,思源学院一直把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办学的重要位置。在周延波和他的同仁们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宝藏,只要妥善引导和挖掘,都有无穷的潜力和天赋。而对于许多人所认为的“创新能力是天生的”以及“民办高校生源质量不高,搞创新不太现实”的想法,周延波并不以为然,“每个人都能创新,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加以发现和提高。”

早在2002年,周延波带领的思源学院就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高校第一家“创新能力培训实验基地”,2003年9月起,周延波带领思源人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把创新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成立创新教研室,选调了一些热爱创新教学、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师队伍,学院编撰的创新培养教材被纳入到全院学生的必修课中。2003年12月,思源又被确定为全国高校创新能力实验基地,学院编写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教程》正式出版发行,列入全国高职院校“十一五”教材丛书。

2003年,周延波又提出“稳定规模、发展内涵、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带领思源人进行二次创业,力争使学院再上新台阶。周延波说:“创新思维的前瞻性,借鉴公办高校成熟的管理经验,适应市场的灵活性,造就了思源学院”。他始终把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坚持新思路、高起点、超常规的发展原则,带领思源人铸就了一条辉煌之路。他主编了《创新思维与能力》教材,并倡导思源学院在全国高校中首家开设创新能力培训课,鼓励学生获得创新能力OSTA证书。目前已有7000多名学生通过考试,获得国家中级创新能力OSTA证书。他的论文《创新建校、创新育人》入编《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年周延波当选陕西省创造学会首任理事长。

他带领学院还通过定期开展“创新文化节”活动,使创新活动经常化、正规化,促进学生的科技创新设想转化成成果,在已举办的四届“创新文化节”活动中,累计展示了2500多项学生创造发明作品,其中有8项已获国家专利。同时他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科技创新活动,不仅组织机构健全,而且在活动经费上优先给予保证。针对申请和维护专利要支付费用而学生经济未自立的情况,学院还出台了相应办法,对学生申请和维护专利给予经费支持。他带领的院班子竭力营造一种创新氛围,使得许多学生的发明创造热情被激发。

2003年,学院两件创新作品“新型纱线卷绕防叠试验机”和“球型机器人‘源源’”在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西北赛区获一等奖;

学院建模组连续二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上获得一等奖,2004年又喜获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成为陕西省所有参赛专科院校中惟一的一等奖;

2004年9月,在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获得两项二等奖,成为全国惟一一所进入决赛并获奖的民办高校;

2006年5月,在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两个金奖两个银奖,学院因组织得力、选送和获奖作品多,获得了最佳组织奖;

2006年6月25日,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中,喜获两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这是继第一届大赛获两个二等奖后的又一个突破。

可以看出,这些奖项哪怕只获得一项,对于一个民办高校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何况是频频获奖。相信随着周延波本人创新教育思想的继续深化,思源人未来所获得的荣誉和成果可能还将呈现裂变式增长。而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和专业建设,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开展创新实践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多年后,思源毕业生回想起母校时,或许会把别的淡忘,但一定会以一颗感恩的心想起当年参加的创新教育,因为创新教育的烙印将从根本上影响着他(她)的思维方式,并通过思维方式的改变而获益终身、从而也让他(她)铭记一生。

塑造人文精神 给和谐一个理由

健全了人文精神,大学才有了灵魂,和谐才有足够的理由。周延波作为一院之长,他认为,大学不是混文凭的地方,更不是“考试集中营”,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发展几个健康的兴趣爱好,不是让学生玩好那么简单,而是着眼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一个既能工作又能娱乐,既有高智商又有高情商的人才,才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在“塑造健全的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的思想指引下,思源学院一方面重点发展优势理工专业,另一方面又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使二者相互促进、均衡发展,使思源的整体发展始终处于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中。可以这样说,大学可以没有大楼,但不能没有大师的身影。在美丽的思源校园,正是因为周延波院长的重视,这所理工科为特色的民办高校,才逐渐凝聚起浓郁的人文气息。

2005年6月28日,著名作家陈忠实与学院共同创建的白鹿书院正式成立,自此这所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便不乏大师的身影,著名作家张贤亮、从维熙、熊召政,评论家阎纲、白烨,著名书画家刘文西、钟明善等80人被聘为首任院士。苍茫的白鹿原上,从此类似“大河之旅环保中国2005黄河万里行”这样的风雅文化活动不断入驻,著名学者肖云儒、鲁迅研究专家田刚、著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等文化名流也陆续登陆白鹿讲坛,每年举办的近百场学术报告及文化讲座,为思源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成为思源学子不时可以品尝到的文化大餐。

周延波院长对育人环境建设同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记者告诉还不曾到过思源的各位朋友,西安思源学院坐落在作家陈忠实同名小说里的一个原上——那是著名的白鹿原,是个好多人未曾亲临却闻名遐迩的地方。平土地上的一片高地,海拔不高却因着周围都是平地而显得别具一格,晴朗的天气里,站在原上,整个西安市区都尽收眼底,感觉心旷神怡。思源学院就是顺着这样的地势依山而建,建筑随之高低错落,霎时就变得有层次、有韵味起来。统一风格的仿唐式建筑,可谓特色鲜明、宏伟壮观,再加上绿树掩映、竹林环绕、假山喷泉雕塑一应俱全,不愧为现代化园林式校园。更难能可贵的是,学院放眼长远,投600多万元资建成的中水处理系统,使得校园内80%以上的污水都可以再利用,用作景观用水、浇灌树木、冲厕所等。周延波院长骄傲地指着一个景观湖,说那里面的水都是处理后的中水,湖里还能养鱼,湖上还飘着莲花和浮萍等水生植物。

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寓意的“金石”雕塑,反映出思源人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务实创新精神;以时光如流水,惜石如惜金为寓意的“时光流水广场”,反映出思源人,与时俱进的开拓拼搏精神;以开卷有益,广学博识,不圣也贤为寓意的“开卷有益广场”,反映出思源人严谨笃诚的至诚求真精神。这些环境生态与景观艺术的相得益彰,构成了思源独特的校园文化。

周院长说:一所好大学首先应是赏心悦目的,这种外在的赏心悦目会通过常年的累积,一点一滴地影响着人的言谈举止,最终由内而外产生大学之气。像很多国内外名校,其校园建设是非常值得可圈可点的,而其外在的美则与名校的内蕴交相辉映、水乳交融”,彰显大学之精神。

目前,该院校园绿化面积达60%以上,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优雅的校园环境,使思源成为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学校因此先后被评为“西安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西安市节水先进单位”、“绿色大学”、“全国食品安全卫生示范单位”等。

我们看到思源运动场的一个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其出色的体育教育、体育设施和竞技水平,已使思源学院进入全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行列。在学院整体规划上,将体育设施列入优先建设的项目之一,建设了30个篮球场、4个网球场、6个排球场、14个羽毛球场、60个乒乓球台、一个标准游泳场、两个标准田径场、3个健身房等。由于体育设施充足,思源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机会。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思源的专业竞技水准也不断提高,在2004年的陕西省第二十六届大运会上,思源取得了同组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到2005年4月,在省第二十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在与省内42所高校同组竞技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七名;同年10月,在2005年陕西省大学生“可口可乐”杯篮球联赛暨第八届CUBA陕西选拔赛上,思源学院男女篮球队在所参加的普通大学生组比赛中连克多支公办院校强队,并最终获得了男子第三名、女子第五名的优异成绩;2006年5月,在陕西省第二十八届大运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五、男子团体总分第四、女子团体总分第六的好成绩。目前思源学院开展的运动项目及学生专业代表队规模早已在陕西省民办高校中高居第一,其体育综合实力已进入陕西省高校前八强。

力推民主管理 构建和谐思源

周延波对学院党和工会的各级组织大局上对学院的积极发展有着很高的认识。据记者了解,办学初期他积极推动学院党组织建设,并坚持谢绝兼任院党委书记,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并主张学院行政领导与党委领导交叉兼职,党组成员同时又是院务会成员。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一直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重大问题由院务会集体决策。

员工管理采取公开招聘、公平考核,并在工会设立员工投诉接待岗,在校园和思源网站设立院长信箱,虚心听取教职员工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党校每年培训12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800多人,学生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的5%。2006年,省教工委授予院党委“先进基层党委”称号。学院在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工作中的做法,作为先进经验被刊登在教育部2005年第146期简报上,学院党建工作经验材料还在全国党建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

2003年3月工会成立伊始,周延波便立即给工会拨出专用款项,积极支持工会建设,同时要求工会不管校内正式工和临时工一视同仁,每年在每位教职工生日那天都要送去一份礼品以示祝贺。结果,大家收到生日礼品的时候,对思源学院又多了一份感激之情,许多老同志都说:“在原单位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生日,只有思源给了我们一份温暖。”

周延波特别重视工会建设,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工会工作,并提出开展给教职工送生日礼品、生病探望、丧葬慰问、特困补助、开展文体活动等建议。2005年,学院投入80万元建成了教工食堂和面积达30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教工之家”,周延波从院长基金中特批5万元为教工之家购置活动器材。2006年院工会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工会“先进工会组织”。

在周延波带领下,学院由当初租房办学,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所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30万余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一流的学校。目前学校总资产达6.4亿元。

2000年2月22日,思源学院获得陕西省教委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明星学校”;

2002年4月3日,思源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

2003年1月3日思源学院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优秀院校”;

2004年5月28日思源学院荣获“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称号;

同年6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思源学院“绿色学校”称号;

2005年思源学院被省教育工委、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和精神文明“最佳单位”称号;

2005年学院又被评为“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

同年9月9日思源学院荣获“2005陕西十大和谐校园”荣誉;

2006年学院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同年获“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

他个人也先后获得“优秀校(院)长”、“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及“全国杰出民办教育家”、“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陕西省职业教育十大杰出校长”、“陕西省青年杰出实业家”、“陕西省职业教育十大杰出校长”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西安市第13、14届人大代表及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近期又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在千头万绪的“一把手”交际中,周延波从未间断过他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几年来,他先后发表了《创新建校创新育人》、《徐特立早期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观》、《在创新中实现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战略》、《狠抓创新教育深化高职教改》、《如何发挥党在民办高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等学术论文,对民办教育的发展模式、高职教育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等问题都作了深刻的阐述,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由他主编的《创新思维能力》一书正式出版。

也许你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个掩藏在“十大万人著名高校”等光环下的真实的思源。美丽如画的校园,梦想的起点,创新的乐土,充满青春韵律。不是吗?一所大学,如果它能始终坚持教育家办学,专注于提高办学水平、创建一流名校,即便它是市场化运作的民办高校又如何?如果它事事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创造尽可能的条件为梦想创造可能、为才华提供施展的舞台,即便它暂时的缺乏历史积淀又如何?总而言之,如果它肯在教育的接力赛上倾尽全力,最终在成长的路上把学生送得更远,能不说这是一所令人尊敬的高校吗?

也许还有更多的人不了解周延波,也许这只是记者的一面之词,可是有句话我却始终相信——“修和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我们相信在周延波的人格魅力和劳模精神带领下,西安思源学院发展的路一定会走的更稳更好更长!

时光流水主题广场

学院鸟瞰图

思源湖

图书馆一角

万名学子庆佳节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5/20070511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5/11/2420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