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节”味年来薄似纱

2023年10月05日

·杨乾坤·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今年“五一”已是第十九个黄金周。黄金周,黄金周,但见商潮滚滚,人潮滚滚,自然,钱潮也滚滚。七天中间,黄金周的消息地毯式轰炸,七天下来,传媒上赫然的标题,便是这里那里狂揽了多少亿云云。五月八日,有媒体载文称,这十九个黄金周,“我国共有16.3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这表明社会和百姓需要黄金周。”

黄金周的提出,大抵出于商业的考虑,而实践起来,也确是“铜”味厚了。有人甚至提议,在“五一”和“十一”之间再增加一个黄金周。在黄金周的掷金和拜金中,却不道“节”味暗中偷换,渐淡渐薄,渐行渐远,使人恍然觉得“节”色有无中。不堪其薄的“节”味,在节日里又雪上加霜。

“五一”淡了,“五四”淡了,“十一”淡了没有,人们心中自晓;端午被外国“申遗”了,中秋沦为月饼了,就连国人最隆重的春节,其“味”究竟还剩多少,同胞心中自明。“节”味被横流的物欲鄙薄着,有多少人还能知道节日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节”虽无言,却最有情,多少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赖之以传承。“节”味的薄,于民族,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削弱;于个人,是突出自我价值观的膨胀。这种削弱和膨胀,带来的恐怕不是正面效应。往近处说,使人感到虚无和茫然;往远处说,将会伤及民族的根本。这并非虚语欺人,譬如我们民族历来崇尚的孝,作为人伦之本,那是生民立身的第一要义,如今呢,就悻悻得很,看看还有多少人去隆重它!所以对“节”的菲薄,实际上就是对其内涵的淡漠和不以为然。那报应只是不在眼前罢了。我们的目光应该放得长远些。

黄金周能狂敛钱财,却体现不了“节”的内涵;金钱能横行,却买不来“节”的精神。不要等到那一天,天下浩叹:“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

上篇:我省秦代珍贵文物亮相台北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5/2007051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5/14/24208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