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庆杰·
近日,从网上看到两条消息:一是上海对4000户家庭调查显示,99%的人不愿意当工人;二是有网民发表《劳动节宣言:来生决不当工人》。我对这种现象换个角度思考,在当前工人“不吃香”的大背景下,还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民族甚幸!1%,如果国家制度安排合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新世纪工人来源持乐观态度。
不过,为了让更多的人当工人,咱们工人有如下企盼:一是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企盼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工人们不奢求“上帝”、“主人”之类的美誉,只求平等、公正、不受歧视,足矣。二是提高工人的经济收入。企业改制以后,工人的经济待遇大大低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同等学历、同等工龄、同等情况的人,在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收入、住房、医保等待遇,天壤之别。因此,人才流动必然向机关、事业单位倾斜,打破头要挤公务员的“独木桥”。因此,企盼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考虑提高企业工人的经济收入。三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工人的文化的文化技术培训,健全工人技师评审制度,并落实工人技师的待遇,增加工人在人大代表和劳动模范中的比重。
一个健全的社会,永远需要工人、农民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一个能给工人带来企盼的社会,是有希望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