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来,陕西群力电工公司工模具分厂工段长。凭借过硬的技术,他每年完成工时都在4000小时以上,是模具工段平时工时的200%左右,他又是公司唯一的模具钳工质量免检个人。
说起他的个人技术,用工友的话说:没说的。有一个底座改进工装,市场月需30万件,可他们只能干5万多件。分厂将此项急难件工装交给张春来。他没提任何条件,只是仔细消化图纸,针对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逐项制定改进措施,自制小型工装夹具,由以前一模40件改为一模8件。将许多小镶件能合并的合并,减少因组合镶拼而产生的毛刺。每年仅节约去刺工时就达8万小时,节约价值13.2万元。工装寿命也由原来的50万件提高到600万件。
模具制造工序是一种特殊的加工工序,需车、铣、刨、磨及精加工工序的多方面配合,缺一不可。由于张春来能充分合理组织机加工序,使各工序周转流畅,恰当地避开精加工工序的高峰期,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他的加工速度在模具钳工中名列前茅,耗时是一般工人的60%以下,为提高企业新品开发速度做出了贡献。
热流道技术是目前国际先进的塑料零件工艺。该厂成立攻关小组,重点解决原材料浪费较严重、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张春来积极参与,完善工艺,精细加工,制造出高精度的一模八件半热流道工装,应用在生产中,使浇口废料大大减少,材料利用率由原来的49%提高到90%,2003年10月—12月累计生产1295060件,经有关部门核算确认,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1.5万元。这项技术填补了陕西省热流道生产企业的空白,受到省模具工业协会的表彰奖励。
军品工装生产中,质量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合格。张春来以精湛的技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某零件的加工中,经常出现偏心不易成型,合格率极低,还要看天气状况确定其零件的收缩率。张春来知难而进,积极分析模具结构,提出并实施了自己制定的加工工艺,彻底解决了线圈加架侧板、线轴开裂、欠压等棘手问题。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