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问疾高考 情系民生

——读王新民的《高考大透视》

2023年10月05日

1979年王新民通过高考,跃出农门,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2005年王新民的女儿高考。时隔28年,父女二人同是参加高考,境况却大相径庭。现今高考的诸多病象,引发了王新民的认真思考,这种思考是沉重的。2006年王新民的报告文学《炼狱——中国高考风景》发表,荣登当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受到读者和网友的高度评价,被教育专家誉为“一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书。”《炼狱——中国高考风景》附上系列随笔《一个考生父亲的日记》,在几经修改推敲和补充修订后,成了《高考大透视》这本册子。

细阅之,这是一部透视现行高考真相的力作,凝结了王新民对高考的见闻与思考,从高考病象、病症和病因诸方面揭示了高考本身所固有的顽疾,痛陈教育产业化引发的长远隐患和恶果,具有惊醒警示世人,唤起对高考进行实质性改革意识的价值。对高考的切身之痛,字里行间如实的心路记录与陈述,始终以教育公平原则作为衡量尺度,体现着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依据教育公平原则,比照现实中严重不公,激发了王新民的探索。

这本《高考大透视》通过“全家老少齐上阵”、“估分择校何其难”、“一次高考定终身”、“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些病象入手,透过具体的多种病症直析病因;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育事业发展失调失衡;部分教育机构追求最大利润,导致个人投入已成为教育投入的主力;各地悬殊的录取线和录取率导致高等教育不公;部分院校对办学宣传的虚假陈述与包装;媒体盲目热炒与跟风;追利图大盲目扩招造成的教育“粗制滥造”;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等等。一言一蔽之,教育产业化是高考综合症之病灶。

古人言“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透过王新民的文章,我能体会到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胸襟,慈悲与悲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针对教育本身,王新民仍然忧患的是如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善应试教育的模式。着重的依然是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仅是获得文凭。面对病态的教育现状,王新民痛心疾首,以自己的理解问诊号脉,开出方子,呼吁还教育公平,以人为本的初衷。情之切切,情系民生。

(周虎子)

上篇:牛粪细菌有助于治疗抑郁症
下篇:郭敬明拒绝出演同志电影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5/2007051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5/18/24221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