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道的陕西人,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剧种当然就是粗犷、豪放的秦腔。然而,自从调到陕西省京剧团工作后,却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被京剧艺术的巨大魅力所征服,于是便成了一个忠实的“京剧迷”。
许多朋友都知道我酷爱京剧艺术,一有机会便经常交流这方面的情况。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非常认真地细听了若干遍由西安碑林民族艺术研究所出品、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中国首张韵唱专辑京歌(CD)”,非常震撼,感受颇多。虽说只有十首歌曲,但我已被它吸引住了。首先,我感到它的旋律非常优美动听,既有京剧演员演唱时行腔的韵味,又有歌唱演员演唱时明显的烙印,在体味京腔京调的同时,又欣赏了名歌名曲。有人说这种唱法叫“韵唱”,就是将一些当代优秀歌曲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京剧唱法的精髓进行翻唱,使得每一首歌曲更加悦耳动听、韵味十足。对这种看法我是持赞同态度的,我认为“中国首张韵唱专辑京歌(CD)”就是国粹园中的又一朵鲜艳的奇葩。其次,我认为首张韵唱专辑京歌(CD)行当齐全,形式多样,涉及到了京剧诞生、旦、净几个主要行当。在演唱形式上男女独唱、男女二重唱、男声二重唱及童声等多种唱法。自徽班进京,京剧诞生二百多年来,几乎还没有这种重唱唱法。特别是这几个很有实力的著名专业演员,它们都在国内大赛中拿过大奖,一个个演唱得非常认真、到位,把握歌曲内涵也很准确,使人听后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不由得从内心里随之共鸣。三是从唱腔设计到配器,都很有新意。作者从歌到戏转换自然,不生硬,也不刻板,顺着歌曲旋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京剧的旋律。咋一听,既像歌,又像戏,经过细听慢品,反复咀嚼后,觉得既不同于戏,也不同于歌,但是很受听,很爱听。这或许就是在创新意识下的新品种。在配器和伴秦上也很有新意。根据歌曲情节需要,一会儿以交响乐伴奏为主,一会儿以民乐伴秦为主,偶尔突显京胡、京二胡等乐器的陪衬作用,听着听着不由得使人陶醉在音乐的天地里,享受着中、西结合的“美味佳肴”。当然,任何新生事物都难免美中不足。我认为最大的缺陷就是大部分歌曲节秦比较缓慢,今后可以多出品一些节奏明快、轻松,适合青年人口味的名歌名曲。另外花脸演员演唱的抒情歌曲无可非议,但还缺少了一些高昂、激越、粗犷的韵味演唱。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更美的韵唱歌曲问世。(耿孝)